番外連晗成長記(3 / 3)

就這樣,我每次隨隊出征,回來都是聽著兩位師祖給我說兵法,講謀略,中間也夾雜著父皇和娘親的來信,既教我帝王心術,也教我馭臣之道。我從一個小小的士兵,一步一步爬上了大將軍的位子,這其中,在我十六歲那一年,孟果之名,名揚天下,我成為了繼鎮國公蕭擎蒼,安國公童顏之後的又一位為天下稱頌的將帥之才。

父皇和娘親寫信給我,他們說,我已經學得差不多了,接下來,我該回京,跟他們真正學著如何處理朝政。獨一城的學習,曆經六年,總算是完成了。回京那一天,如同當年我離京時,父皇和娘親站在城門之外等著我,唯一不同的是,這一次,不僅有父皇娘親,還有滿朝的文武百官。

我站在父皇和娘親的麵前,此時的我已經比娘親高,與父皇比肩了,文武百官跪下叩頭說了恭迎太子,關於我是孟果這個身份,父皇娘親都有默契的不想告訴他們。就像娘親說的,過早亮了底牌吃虧的是自己,孟果這個身份,是他的一張底牌,暫時沒有透露的必要。

“太子遊學歸來,著休養三日,三日後,太子臨朝,共議朝政。”父皇宣布了這麼一個眾所皆知的決定,我望向父皇和娘親,他們看著我的目光都帶著笑意,六年不見,父皇和娘親還是如同六年前一般,娘親不喜歡父皇蓄胡,是以皇如今有快將近四十了,仍未見半點胡須,可不得不說,不留胡須的父皇,看起來和娘親很般配呢。

跟那些朝臣寒喧後完,父皇娘親帶著我回了郡主府,娘親拉著我手問眼中含淚,但一句話都沒有問,娘親自己親身經曆過那麼多的事,她比任何人都要清楚走過這些路所要經曆的艱辛,所以她不願明知故問地問他辛不辛苦。可又真是因為她清楚,所以她心疼我。

“娘親,沒事兒,你看我現在不是好好的嗎?小時候你常說,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父皇和娘親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兒子好,兒子懂的。以後,會越來越好的!”我勸慰著娘親,可娘親依然落淚,記憶中,我從來沒見過娘親哭的,沒想到第一次見到娘親哭,娘親卻是為了我。

明顯父皇也很不爽娘親為了我哭,三言兩語地把我踢了出去,然後嘛,我已經十六歲了,男女之間的事,在軍營裏頭聽多了,不過,我一直牢記著娘親說的話,男子太早行房於身體不利,所以這些年來,我一直潔身自好。

休養三天,見到父皇與娘親一如當年恩愛如初,我在羨慕之時,又在想,自己將來是否能與父皇一般,得遇如娘親這般的女人,一生恩愛,但又憶起了這世上,隻有一個娘親而已,將來,我是沒有父皇的福份,皇後,後宮,但若登基為帝,我怕是沒能學父皇空置後宮。

三天之後,我隨父皇娘親臨朝,當看到殿中占據三分之一的都是女官時,我佩服地望向娘親,娘親衝著我眨眼一笑。沒想到,我臨朝的第一天,聽到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我的婚事。我無語地看向娘親尋求安慰,娘親淡淡一笑,轉頭問我,“太子可也是覺得是時候選太子妃了?”

瞥到父皇娘親沒有半點玩笑之意的樣子,好吧,以大明諸男子的年齡來說,十六歲選太子妃,也不算是很早是吧。而且,娘親說過,太子妃也就是將來的皇後,是陪伴他過一輩子的人,如今我回朝了,父皇會慢慢把政務交給我,也就是說,娘親也會隨著清閑了,既然這樣,不如就讓娘親親自為我教導出一個能和他同甘共苦的太子妃吧。

我把意思一說,立刻收到父皇的刀眼,我決定無視之,反而再接再厲地說服娘親一定要給我教導出一個太子妃,娘親本就對我心懷歉意,我如此小小的提議,她又如何不應呢,既然娘親答應了,以父皇對娘親的寵愛,必然不會逆了娘親的意思。是以,我這個大明第一位太子第一次上朝議下的第一件事就是,皇帝親自下旨,四品以上大員未出閣而品性端正之女,著入京參選太子妃。

下朝之後,我被父皇狠狠地削了一頓,內容不外乎是我要找妻子,偏偏要讓娘親給我麻活,他不樂意,我笑著聽父皇罵,說實話,六年沒被父皇當麵罵了吧,其實我很懷念這種感覺。

回到郡主府,娘親大意問了我喜歡什麼樣的女子,我玩笑地說著要找個娘親一模一樣的,娘親敲了一記我的腦袋,我轉口忙說隻要將來的妻子能教訓父皇娘親就好。娘親像小時候一樣誇獎我孝順,隨之跟我講起了內宅之事,她把一些京中官員家中的資料都交到了我的手裏,讓我看完,然後問我可明白她給我看這些事情的用意?

“娘親可是讓我明白,後院中的女人之間的鬥爭,其實比起戰場上的撕殺更可怕?”

“沒錯,所以你要記住,不要輕易相信任何女人,尤其是能在後宮活著的女人,後宮向來關係著前朝,作為一個皇帝,你不僅要掌握前朝,更要掌握後宮,後宮關係著你的子嗣名脈,女人的妒忌比什麼都可怕,如果可以,我倒是希望你能隻立一後,可是,果果,你比你父皇要為難得多啊,因為這世上,沒有一個女人握有與你抗衡的權利。”

兩年後,我娶了刑部尚書餘興之女餘氏為太子妃,同時共納側妃兩人,一為大理寺卿費明翔之女,另之為威武將軍韓龍之女。

餘氏是娘親一手調教出來的太子妃,智慧決斷,自成親之日起,我便搬回了皇宮居住,後宮之事父皇於三日後便命人交由餘氏打理,餘氏小我兩歲,是以成婚之夜,我告之於她,娘親所說的男未滿二十,女未滿十八圓房於身體有損,她在震驚有餘亦未多言。

如此又過兩年,父皇於我二十生誕之際,下朝退位於我,偕娘親同居郡主府中,不時外出遊山玩水。我於乾定二十六年正式登基為帝,是大明的第二位皇帝,次年改國號為承佑。(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