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智力來自哪裏——大人有辦法,孩子就聰明(3)(1 / 2)

但是,洋陽的這一喜好卻不怎麼被爸爸媽媽讚成,他們總希望孩子能看些可以學到東西的節目,可以為什麼這麼小的孩子會喜歡看那麼簡單的《天線寶寶》呢?

讀懂孩子的行為

兩三歲的孩子之所以喜歡看天線寶寶,是因為天線寶寶是孩子氣的,語言是孩子氣的,行為是孩子氣的,故事情節也是孩子氣的。人類或是動物的審美有一種相似性法則,那就是喜歡像自己的人,而恰恰是因為這樣的法則,所以,人類喜歡人類,猩猩喜歡猩猩,生命的體係才不至於混亂。

既然孩子喜歡自己能夠理解的事物,那麼,聰明的父母就應該用孩子能夠理解的幼稚化聲音和孩子氣的表情去和孩子交流溝通,毫無疑問,這樣的教養可以極大地促進孩子的心智發展。

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有這樣一些父母,他們喜歡用成人的語言和姿態去麵對孩子,過多引導孩子關注語言,包括識字、背詩、說話,甚至逼迫孩子快速發展語言技能來迎合親子溝通。雖說在這種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孩子,在其小的時候看起來似乎會比別的孩子“聰明”一些,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些孩子的智力多半不如別的孩子卻是一個無須爭議的事實。

有這麼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長為了彌補內心的缺憾,會無意識地鼓勵孩子成人化,使其呈現出智力上的聰明;文化水平較高的家長往往更願意接受孩子按照自然的方式健康成長,而結果卻是後者的孩子遠比前者要聰明得多。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對於2歲以前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智力是以直覺體驗為中心來發展對世界的認知模型的,處於這個年齡的孩子,沒有線形邏輯,沒有準確的判斷和推理,也沒有理性的思考,而語言也不是孩子智力渴求的對象。可以說,對自然萬物的知覺能力才是孩子心智發展的中心。

研究諸多的天才人群,我們會發現:這一人群的早期語言能力其實都不是很好,但是恰恰是因為沒有語言的限製,所以,他們對世界的感覺係統才能夠維持高度的敏銳。像牛頓、愛因斯坦、霍金等大科學家,他們的成就不是因為書讀得多,而是他們保持著敏感的知覺能力和對事物盎然的興趣。

事實上,真正的智力是人類對存在的知覺能力,而不是學到的科學與知識。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興趣,接受他們願意自己探索新鮮事物的意願,這才是促進孩子智力發展的好方法。

換種方式愛孩子

為了促進孩子心智的健康發展,下麵幾個要點父母一定要牢記。

1.給孩子提供充分的戶外活動時間

包羅萬象的大自然是孩子認識世界最好的一本天然的教科書,能為孩子提供豐富多彩的視覺、聽覺、嗅覺和觸覺刺激,而這種刺激不僅能促進孩子視覺和聽覺的健康發育,而且對促進孩子的智力開發也是大有益處的。

2.在家裏營造大自然的氛圍

如果父母沒有時間在戶外活動,還可以把大自然帶回家。比如說,在陽台上種植一些綠色植物;養幾尾金魚;插一些新鮮花束;把在海邊撿到的貝殼石頭當做欣賞的小擺件。當家裏有了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元素,自然能夠不斷地發展孩子的感知覺,促進智力水平的提高。

3.避免孩子過分沉迷於電視節目

孩子看電視的時候,會處在一個非常輕鬆的狀態,可以不動腦子也照樣充滿樂趣。但是,研究認為孩子看電視過多對其智力和道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而且父母也要明白,孩子不宜看複雜的成人節目,比如言情片、武打片、警匪片。

行為57:玩一件丟一件——謹防孩子的“智力厭食症”

誠誠今年已經6周歲了,可是提起兒子的智力開發,父母總是有苦難言。

在誠誠的房間裏,堆滿了形形色色的玩具,有爺爺奶奶送的,也有外公外婆送的,當然,還有很多根本說不清是誰給買的。

不僅如此,每次帶誠誠出去玩,看到小朋友有什麼好玩的,誠誠總是嚷嚷著也要,但是,東西買回來了,沒過兩三天,這些好玩的東西就被誠誠打入冷宮。現在看著家裏這些堆積如山的玩具,感覺家都快成玩具店了。

去年暑假,誠誠看到鄰居俊俊在學圍棋,吵吵著也要學。誠誠媽媽聽說區少年宮正在組織幼兒圍棋班,任課老師還是一位國內知名的圍棋選手。於是,就給誠誠報了名。可是,剛學沒兩天,誠誠說什麼也不想去了。

麵對這樣的孩子,誠誠父母也不由得感歎起來:我們小的時候,生活條件有限,現如今,生活條件改善了,何嚐不希望把最好的給孩子,何嚐不希望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智力開發環境。可是,現在的孩子要什麼有什麼了吧,卻對這些東西似乎沒有多少興趣,玩什麼也沒有常性,經常是玩一件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