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孩子與異性小朋友結伴玩耍時,家長一定要采取讚同態度;孩子提出性問題時,家長也應坦然麵對,無須回避,並把它看成是進行性教育的好機會,而不是用偽科學去蒙孩子,當然更不能斥責孩子。
行為62:“我失戀了”——不要用成人的眼看孩子的情
不知不覺靜婉已經4歲半了。一天,媽媽剛從幼兒園接她回來,在小區花園裏,靜婉一眼就看到了隔壁小男孩思雨,非得嚷嚷著要和思雨哥哥玩。
思雨是靜婉一直以來最喜歡的小夥伴,他對靜婉也特別有好感,隻要有好吃的、好玩的,總會第一個想到靜婉,不僅思雨這樣,靜婉也是如此。有時候,兩個小夥伴還會有模有樣地玩“過家家”的遊戲,以“新郎”、“新娘”互稱。
可是,剛玩沒多久,思雨哥哥就被一位騎著一輛很帥的自行車的大哥哥吸引了,混熟後就和那位大哥哥玩了起來,他們玩的是男孩子的遊戲,自然玩得盡興而愉悅。而靜婉呢?似乎被冷落了一樣,一臉沮喪不悅的表情,轉悠了兩圈,見思雨哥哥不理她就無奈地拉媽媽回家。
媽媽看出了靜婉的心思,告訴她剛才思雨哥哥和大哥哥還沉浸在玩耍的快樂中,一會兒就會理你了。
可是,過了好幾天,都不見思雨主動來找靜婉玩,小區裏少了他們倆一起玩耍的身影。
後來,從幼兒園老師那裏,靜婉媽媽才得知思雨哥哥喜歡上了班上新來的一位小女孩,自然就忽略了靜婉,靜婉媽媽想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所以就沒當回事。
可是,沒多久的一天,靜婉從幼兒園回到家,突然嘟囔著小嘴生氣地跟媽媽說:“我失戀了。”緊接著她又說了一句:“我以後不跟思雨哥哥玩了。”
當天晚上,倔強的靜婉甚至連她最喜歡吃的蛋撻都不肯吃,媽媽想了想,覺得很奇怪,這麼點的小人兒就會說“失戀”了,還會為這種事痛苦得不吃東西。
看著眼前這個可愛又令人不解的小女兒,一時間,媽媽也不知該如何回答是好。
讀懂孩子的行為
不知不覺,孩子長大了,能夠無師自通地把心愛的東西送給他(她)喜歡的人,而且還懂得用“失戀”這個詞了。麵對孩子的這些舉動,你是不是經常為此大跌眼鏡呢?你是不是會不由自主地感慨,如今的孩子真是早熟啊。其實,這算不上早熟,隻是孩子自然成長的過程。
一般來說,當孩子有“失戀”、“結婚”的想法時,往往表明他們對性別、自我、異性已經有了初步的感覺,說明他們進入了“婚姻敏感期”。與此同時,當孩子進入“婚姻敏感期”之後,除了被喜悅和滿足之情包圍外,他們還常常會被一些“感情問題”所困擾。在孩子的幼小心靈中,他們總會這麼想:一旦你跟我好了,如果有一天你再跟別人好,我就會很痛苦。其實,這種感情困擾又何嚐不令大人感到糾結呢?
然而,很多時候,當成人麵對孩子的“感情問題”時,因為不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不明確處於婚姻敏感期孩子的發展軌跡,往往表現得不知所措,甚至是采取了不成熟的方式。
事實上,如果在孩子的童年時期沒有經曆過婚姻敏感期的話,等他們長大以後,再遇到類似問題就會顯得非常迷茫,到那時再解決就遠遠不像孩提時代就解決容易得多了。因此,作為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適時適宜地和他們討論這個問題,這對健全孩子的情感,健全他們的婚姻,健全他們的家庭都是極有益的一件事情。
換種方式愛孩子
那麼,當孩子出現類似“我失戀了”這樣的反應時,家長又該如何教養呢?簡單地說,就是學會向孩子灌輸正確的戀愛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