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呼哀哉!想這等深宮宦官窮其一生能有多少見識?他隻知自己先陽後陰,卻不知世上有種奇人,天生便是陽身陰體經脈逆行,如此貿貿然妄加一語,竟平白斷送了不知多少大好兒男的性命,連累得這仙凡至寶亦被人詬病,說其太過凶險!不過也正因有如此謬誤,才致使這寶貝在其後三百多年間能夠專心靜待真正有緣之人。自那宦官之後,得此寶典者或膽怯不忍自宮、或愚鈍不明精髓,因而每每被束之高閣,幾經輾轉,最後才遇上了這神教教主。
想必如今經過作者這麼一番筆墨,列位看官都已明了這前因後果,然而書中人當局者迷,自是仍舊不解這書中之事。話說這東方不敗當年雖得此奇緣,驚異感歎之餘卻並不知曉這道藏經過了怎樣的顛沛流離。及至那道藏經文的字跡最終化為一道流光沒入其神魂,教主亦是按部就班,立時抱守元一盤膝打坐。然其閉目良久,再睜眼時竟是滿目赤紅,把那隻留一行“欲練此功,揮刀自宮”字跡的“葵花寶典”看了又看,最終苦笑兩聲,當場又吐出一大口鮮血來!
列位看官想必此時一定以為是這教主發現了其中謬誤悔不當初才會如此,其實不然!想這東方不敗是何等決絕之人,斷沒有為過去之事再去自尋煩惱的道理。
且那宦官之語雖是妄斷,但亦不算全無作用。這道藏本來隻有那天生逆脈之人才能練得,他如此添了一筆,倒是給了尋常人一個機會,普通男子若是照本宣科地練了,隻要過了第一關不死,雖不能成仙得道,但也能稱霸武林成就一番大業,於教主初衷也並無違背。
隻可惜世上事多是無巧不成書,這東方教主之所以會氣得吐血,乃是因為恰巧他自宮之前就是那天生陽身陰體經脈逆行之人!若不是這宦官平添一筆,東方不敗本當自然引氣入體,築煉仙基,而後無需以血做引便能引發道藏真言在其識海中自行運轉,成就仙緣。可歎他如今根基已毀,若不是費盡心機得了這鴻鈞道祖的手書,從中尋得元神修煉之法,隻怕終其一生亦隻能做個凡間絕頂高手與仙家無緣了!
不僅如此,又因教主天生陽身陰體,體內本就元陽不盛,如今又自絕陽|根,日後若不從他人身上攝取陽精,不但道法難成,性命竟也難保!這也正是教主日後寵幸楊蓮亭這一須眉男子的初衷……如此陰差陽錯,想來縱是聖人亦不能無動於衷,何況這終生不知“寬宏”二字為何物的一代奸雄?彼時隻是恨不能逆轉時空把那擅改之人大卸八塊方才能解這心頭之恨了!
然大錯已成,教主亦非糾結優柔寡斷之人,掂得起放得下,幾念之間,這響當當的神教教主便把人間之事盡數拋之腦後了。自此後那些江湖恩怨、是是非非,均不再入耳入心,諸多教務也全憑童百熊等人打理,唯有如何舍棄原身再入仙途卻要仔細思量一番:一則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教主思量自身當年一心求勝揮刀自毀已是大不孝,如今才有此報應,若再自行了斷更是有違天道,日後必要尋個法子引誘旁人動手方可;再者,元神修煉之法亦非一日之功,務必應在身死之前修煉有成才好,否則到時火候未到原身先滅,元神勢必也要隨之散去,屆時功虧一簣豈不是冤枉,因此這仇家來的時機也要剛剛好……
除此之外,如何獨得這天賜機緣亦讓教主煩惱不已——那鴻鈞道祖自己雖是悲天憫人不惜以身化道的大聖人,可這東方教主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奸雄,想此人連枕邊之人都要算計,說殺就殺,如今想要借此人之手傳經布道自是無異於天方夜譚
!雖說此時那道祖親手所書的道藏經文已經刻入其神魂,可歎這教主心若比幹多一竅,即便是流落在外的隻言片語依然不能讓其安枕,日思夜想,心心念念的隻是如何行事才能徹底絕了世人再練這《葵花寶典》的念頭才好,也即是因此才有了後麵的諸多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