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前一回,雖楊蓮亭百般不願,奈何機緣已至,又敵不過教主手段,便隻得罵罵咧咧先行入世去了。
話說此時身邊無人打擾,東方不敗方得靜下心來梳理腦中那些千頭萬緒。想起方才楊蓮亭抱怨此身“人不人鬼不鬼”,東方不敗自己亦是不禁苦笑。想他東方不敗自詡文成武德,一直胸懷大誌,當初若非情勢所逼,他又何嚐願意舍棄肉身隻修元神之道?——隻是迫不得已罷了。
想當年,世人以訛傳訛,傳說《葵花寶典》為一無名宦官所著,彼時東方不敗年輕不經事,自然也以為如此。
數年之後,任我行將這《葵花寶典》傳與他,雖然那時東方已識得其歹毒心思,但終究求勝心切,未及仔細研讀,便破釜沉舟遵照卷首之語揮刀自宮了!待到後來察覺到書中前後違和,其中多有蹊蹺之處,卻也為時已晚,隻能一邊按章修煉,一邊暗中尋求破解之法。
幸而經任我行所傳的這部《葵花寶典》雖為殘卷,但所記載的武功亦是威力非常,隻三年時間東方不敗武功便已有所小成,不僅功力大增,連身形麵貌竟然亦有回春之兆,因而東方不敗更是打定主意要將這殘卷補全,以期捋清脈絡,方得再進一步。
可惜那時東方不敗雖已貴為神教教主,卻因入教日短,因而對教中諸多秘史卻是全然不識。他隻知手中秘籍是前代十位長老從華山搶得,為一宦官所著,然對其淵源卻一知半解。為了破解卷中蹊蹺之處,東方不敗幾乎閱遍了世間所有醫書寶典,之後又不顧教中元老勸阻遍尋三山五嶽各大門派,網羅無數秘籍,隻可惜卻一無所獲。當時本已放棄,誰知卻無意間卻從童百熊口中得知,這《葵花寶典》原來自於少林,聽其一番講古,教主這方覓得端倪。
原來,當年武林各界皆以為這《葵花寶典》秘籍原件,已在紅葉大師圓寂之時投入爐中火化,連那童百熊提起時,也一派惋惜神色。
然而東方不敗卻並不以為然,心道“習武之人向來視各種武功秘籍為寶,尋常秘籍尚還要修樓築閣、挖洞埋坑地百般掩藏,何況此等至寶!”,因而教主大人料定必是那紅葉恐怕這《葵花寶典》過於惹人覬覦,禍及少林,方才暗度陳倉,故意在人前燒個贗品,卻將真跡收在其寺中。
所幸實情與教主所料也不差,幾次查訪之後,東方不敗果然在莆田少林寺密室中尋得《葵花寶典》秘籍原本。然而,正所謂“天下武功出少林”,東方不敗雖自詡天下第一,不想少林寺亦是臥虎藏龍,不出世的禿驢們亦是難纏得很!
東方不敗雖然僥幸勝了一場,搶得了秘籍,可那看守密室的老和尚臨死之前亦是重創於他,以致這魔教教主咬牙奔回黑木崖之後即噴出一口鮮血——可巧天緣際會,正落在了手中秘籍之上!
且說那時,東方不敗亦不能肯定這《葵花寶典》原卷必有何神奇之處,本待療傷之後細細查閱。未想彼時那血一落上去,便異象突生,不但整本卷冊無燈照自明,光芒大盛,其書上字跡亦竟緩緩浮動起來,且每隔數息便變換一個排列,每種排列講訴一種仙法,千變萬化,直至最後金光一閃,竟是全數湧入了東方不敗神魂之中!
如此,東方不敗這才方知自身遇到了何等機緣!
原來這秘籍本名並非《葵花寶典》,亦不是甚麼武功秘籍,至於後來甚麼宦官所作便更是胡說八道!——那宦官唯一所“作”的便是以己度人,在卷首畫蛇添足加了一句“欲練此功,揮刀自宮”罷了!
這卷書其實本無名,乃是當年鴻鈞道祖以身化道之際突然感悟所成,於倉促間一揮而就,並不曾留下名字。彼時正值天道亂序,眾仙或彼此爭鬥不休,或閉關避世裝那化外高人,因而並不曾有人發現此卷,加之道祖有意造福世人,如此才得以瞞過眾多法眼落至人間。
隻可惜世人愚鈍,因這《葵花寶典》無款無識、無名無姓、又上文不接下理,因而緣淺之人縱然拾得,亦每每棄之不理,稱其為無稽之談,及至幾百年前落於那宦官手中,卻更是其不幸中之大不幸!
原來那宦官亦是機緣巧合之下得了這道祖道藏,因他本是後宮中一閹人,自身經脈先陽後陰,陰差相錯下倒符合了《葵花寶典》中的經脈運行之法,練就一身絕世武功。這宦官以己度人,以為自己已然破解了手中這無名卷冊的機密,於是在得意之餘,先用自己對食兒未入宮之前的閨名,為這道藏起了個不倫不類的名字,之後“亦不藏私”,一麵幻想著江湖遍地閹人的“美好場景”,一麵欣欣然地在卷首提筆加了一行——“欲練此功,揮刀自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