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想學說服心理學,先懂人心弱點(2)(1 / 3)

有“亂世之奸雄”之稱的曹操,經常因為疑心殺掉自己手下的將領,雖然喜歡說自己愛聽諫言,但卻是出了名的我行我素。這樣一個剛愎自用的人,為什麼會對荀彧言聽計從呢?這就是因為荀彧抓住了曹操占有欲強、患得患失的心理弱點:與出征戰勝呂布相比,曹操更不願意輕易舍棄已攻打下來的巨野。

於是荀彧先抬出了漢高祖做喻,滿足曹操的虛榮心,這就利用了光環效應,讓曹操覺得自己也跟漢高祖一樣,就會認真聽荀彧接下來的意見。

接著荀彧才擺事實講道理,把兩種利弊都詳細地剖析給了曹操聽,這是說服心理學常見技巧中的選擇題效應。把複雜的問題變成了簡單的選擇題,讓曹操一方麵能夠感受到控製者的力量,一方麵又有了方案可以操作,於是荀彧最終成功地說服了曹操,堅固了自己在曹操身邊的地位。

看到這裏你也許會問,我又不是心理學專家,我也不是荀彧,我應該怎樣直擊別人的心理弱點呢?其實心理學的學習是一個非常輕鬆的過程,我們的身邊隨時都有各種心理學現象在發生,隻要你注意留心,你也能夠成為一個了不起的心理學專家。

在這裏簡單地為大家講述幾點容易操作的切入點,這是學習說服心理學的基本功,不需要掌握複雜的原理,隻是幫助你提高捕捉別人心理的能力,讓你就算不懂心理學,也能快速直擊別人的心理弱點。

善於捕捉對方語言以外的訊息。

留心觀察,從對方的肢體語言中尋找對方真正關心的問題。

引導對方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難處或心事。

用溫和、善解人意的語氣,耐心傾聽對方的自我表達。

用對方的習慣與性格來思考問題。即換位思考,使自己進入對方的角色與位置,假設對方可能的想法。

使對方相信他做出的決定是他自己思考的結論。

適當掩飾你說服對方的目的性,避免給對方被強迫的感覺。

在對方做出你所希望的決定後,給予其適當的鼓勵。

堅定對方做出此決定的信心,避免對方疑惑甚至後悔。

小故事

甲:我今天沒有去上學。

乙:那你怎麼對你爸說呢?

甲:我告訴老爸,班上有個同學得了肺結核,老爸就同意了。

乙:那你怎麼對班主任說的呢?

甲:你猜一猜呢?

乙:反正你不會說實話。

甲:嗯,我告訴班主任,我得了肺結核,班主任也同意了。

乙:……

說服的關鍵是找到雙方的“共情”

很多時候,對一個問題的關鍵點的把握往往會直接決定這個問題的最終結果。比如參加一場歌唱比賽的關鍵在於對參賽歌曲的選擇,做好一桌美味佳肴的關鍵在於各種佐料的配備……把握事物的關鍵點,才能讓成功離我們更近。

同樣,如果想要掌握說服的技巧,我們也需要首先尋找說服的關鍵,這個關鍵決定了你整個說服流程的入手點,先來看看這樣一個例子。

在鴉片戰爭結束後,中國國內的各類矛盾日益尖銳,清朝政府已陷入風雨飄搖的危險境地。清朝政府為了鞏固自身皇權,不得不實行新政,決定立憲。

在眾多朝廷重臣均支持立憲之時,慈禧太後的態度卻始終曖昧不明,堅持不下令立憲。

鎮國公載澤非常了解慈禧的心思,他明白,慈禧並不關心立憲與否,而隻關心皇權是否還掌握在自身的手中。於是載澤對慈禧說,立憲之前得預備立憲,這需要20年的時間。當時已經70歲的慈禧一聽,琢磨著20年之後自己早已飛升西方極樂世界,於是欣然同意立憲。

結果,立憲實際上並非如載澤所說需要20年的預備時間,僅三年之後,清廷即頒布了《欽定憲法大綱》,立憲成功。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載澤在說服慈禧立憲的過程中,巧妙地抓住了慈禧的心理訴求,即慈禧所看重的皇權。載澤向慈禧承諾在她有生之年皇權都不會因為立憲而旁落,慈禧即認為載澤理所當然地會順從自己實現她對皇權的掌控。因此,慈禧的心理訴求得到了滿足,於是立即答應了載澤的要求。

仔細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載澤運用了心理學上的非零和效應成功地抓住了慈禧的心理訴求:表麵上看是立憲派對慈禧的妥協,但實際上立憲派邁出了立憲的第一步——表麵的妥協換來的是實質性的進步,非零和效應讓載澤知道自己的妥協必然會換來另一方麵的價值。

由此可見,心理訴求得到滿足確實為成功說服對方的關鍵因素。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同樣屢見不鮮。

小張與小王均為應屆畢業生,今年剛進入某私營企業的行政部擔任文員的職位。初入職場的兩個女孩在各自的學生時代都對職場有太多的憧憬,尤其羨慕那些白領麗人身著職業套裝的幹練與優雅,於是兩人私下一商量,就決定向行政主管夏經理提出由公司統一購買職業裝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