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底線十撕破臉,雙方都是大損失(3 / 3)

楚亭的人發現自己的瓜秧長勢一天好似一天,仔細觀察,發現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澆過了,而且是魏亭的人在黑夜裏悄悄為他們澆的。楚國的邊縣縣令聽到亭卒們的報告,感到十分慚愧又十分的敬佩,於是把這件事報告了楚王。楚王聽說後,也感於魏國人修睦邊鄰的誠心,特備重禮送魏王,既以示自責,亦以示酬謝,結果這一對敵國成了友好的鄰邦。寬容是一種優良的品格,不但會讓別人愉快,也會讓自己大有收獲。

1754年,華盛頓還是一位上校,率領他的部下駐守在亞曆山大。那裏正在選舉議會的議員,有一個名叫威廉·佩思的人反對華盛頓所支持的候選人。據說,華盛頓與佩思就選舉問題上的某一點發生了劇烈的爭論,華盛頓說了一些冒犯佩思的話,佩思把華盛頓一拳打倒在地。華盛頓的部下馬上過來,準備替他們的長官報仇,華盛頓當場加以阻止,並勸說他們返回營地。第二天一早,華盛頓遞給佩思一張便條,要求他盡快到當地的一家小酒店去。佩思如約到來,他是準備來進行一場決鬥的。令他感到驚奇的是,他看到的不是手槍而是酒杯。華盛頓站起來迎接他,並笑著伸過手去。“佩思先生”,他說,“犯錯誤乃人之常情,糾正錯誤是件光榮的事。我相信昨天我是不對的,你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滿足。如果你認為到此可以解決的話,那麼請握我的手——讓我們交朋友吧。”

從此以後,佩思成為一個熱烈擁護華盛頓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別人無意或有意做了傷害你的事,你是寬容他,還是伺機報複?如果你在切膚之痛後,采取別人難以想像的態度,寬容對方,{L-End}表現出別人難以達到的襟懷,你的形象瞬時就會高大起來,你的寬宏大量、光明磊落將使你的精神達到一個新的境界。總之,人生在世不能英雄氣短,兒女情長。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無不是胸懷寬廣,器量過人的。就像有人說的那樣:“不{L-End}圖別的,跟大量的人說句話也覺得痛快!”

第九節 協調好自己的原則和別人的麵子

堅持自己的原則,不一定要傷害別人的麵子,你可以做得更藝術些。對於尷尬難言的事,要學會對人進行暗示,使其做好心埋準備,既維護了別人的麵子,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三百多年前,建築設計師克裏斯托·萊伊恩受命設計了英國溫澤市政府大廳。他運用工程力學的知識,依據自己多年的實踐,巧妙地設計了隻用一根柱子支撐的大廳天花板。一年以後,市政府權威人士進行工程驗收時,卻說隻用一根柱子支撐天花板太危險,要求萊伊恩再多加幾根柱子。萊伊恩自信隻要一根堅固的柱子足以保證大廳安全,他的“固執”惹惱了市政官員,險些被送上法庭。萊伊恩非常苦惱,堅持自己原先的主張吧,市政官員肯定會另找人修改設計;不堅持吧,又有悖自己為人的準則。矛盾了很長一段時間,萊伊恩終於想出了一條妙計,他在大廳裏增加了四根柱子,不過這些柱子並未與天花板接觸,隻不過是裝裝樣子。

三百多年過去了,這個秘密始終沒有被人發現。直到前兩年,市政府準備修繕大廳的天花板,才發現萊伊恩當年的“弄虛作假”。消息傳出後,世界各國的建築專家和遊客雲集,當地政府對此也不加掩飾。在20世紀末,特意將大廳作為一個旅遊景點對外開放,旨在引導人們崇尚和相信科學。作為一名建築師,萊伊恩並不是最出色的。但作為一個人,他無疑非常偉大,這種偉大{L-End}表現在他始終恪守著自己的原則,給高貴的心靈一個美麗的住所,哪怕是遭遇到最大的阻力,也要想辦法抵達勝利。當別人不理解你的時候,你仍然可以在別人的懷疑中巧妙地堅持自己的意見。但是保持自己的自信,堅持自己的原則,不一定要傷害別人的麵子,你可以做得更藝術些。還有一個事例,米開朗基羅為某市雕刻手上拿著彈弓的大衛。

幾星期之後,正當米開朗基羅在做最後的修飾時,該市的市長進入工作室。他自以為是行家,仔細地品鑒了這項作品,同時告訴米開朗基羅,雖然他認為這是了不起的傑作,但是依他的評斷,鼻子雕得太大了。米開朗基羅曉得市長就站在這座大雕像的正下方,因此視角不正確。他不說一句話,隻是招呼市長隨他爬上鷹架,到達鼻子的部位,他拿起刻刀和木板上的一些大理石屑,市長站在下麵的鷹架上,米開朗基羅開始用刻刀輕輕地敲著,讓手上搜集來的石屑一點一點掉下去。他事實上沒有改動鼻子,但是好像在努力工作,經過幾分鍾裝模作樣後,他站到一邊說:“現在看看吧!”市長回答:“我比較喜歡這樣,你讓它栩栩如生了。”

傑克·韋爾奇就任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總裁的時候,通用電氣公司正麵臨著一項需要慎重處理的工作:免除查爾斯·史坦恩梅茲擔任的計算部門的主管職務。史坦恩梅茲在電器方麵是個天才,但擔任計算部門的主管卻遭到了徹底的失敗。不過,公司卻不敢冒犯他,因為公司當時還絕對少不了他這樣的人才。於是,韋爾奇親自出馬。一天,他把史坦恩梅茲叫到他的辦公室,對他說:“史坦恩梅茲先生,現在有一個通用電氣公司顧問工程師的職務,你看這項職務由你來擔任如何?我暫時還找不到合適的人來擔任這項職務。”史坦恩梅茲一聽,十分高興:“沒問題,隻要是公司決定的,我就樂意接受。”對這一調動,史坦恩梅茲十分高興。他知道,換職務的原因是公司覺得他擔任部門主管不稱職,但他對傑克·韋爾奇處理這一問題的方式頗感滿意。

通用公司的高級人員也很高興。傑克·韋爾奇巧妙地調動了這位最暴躁的大牌明星的工作,而且傑克·韋爾奇的做法並沒有引起一場大風暴——因為他讓史坦恩梅茲保住了麵子。對於尷尬難言的事,沒必要當眾宣布,更沒必要撕破臉皮,弄得不歡而散;不方便說的話要學會對人進行暗示,使其做好心理準備,一切都在私下裏進行,既維護了別人的麵子,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第十節 及時補救,哪裏破了哪裏縫

當口出錯語時,應想盡辦法及時補救。同樣,當行為冒犯了別人,引起對方的不快和反感時,要采取巧妙的方式進行處理,這樣才能打消他人的不快,贏得融洽的人際交往。

台灣老板老林正和一位初次見麵的客戶談生意。對方看來敦厚老實,總是麵帶笑容地聆聽老林的話。一時之間,老林也沒有什麼話題,所以就東聊西扯地談到個人家鄉的事。原來對方是台中人。“中部真是一個好地方,有許多風景名勝,南來北往,地點適中交通方便,人情風俗也很純樸,不像北部,雖然很繁榮,可是紙醉金迷,聲色氣息太重。像北部的女性,雖然出了不少傑出的人才,可是大部分人都很虛榮,崇拜金錢……”突然,對方的{L-End}表情開始轉為不悅,並且冷冷地說:“內人就是北部人呀!”這時候,該怎麼辦呢?老林見對方麵有不悅之色,趕緊接著說:“夫人是北部人嗎?真巧,我也是在北部出生的呀!”雖然說謊不好,可是,最好找個借口{L-End}表明自己對北部的人情事故是很了解的,然後再追加幾句北部人的優點:“北部人外{L-End}表如此,可是在生活上,卻是很可靠的伴侶。”

可見,同是稱讚一個人,稱讚一件事,不同的{L-End}表達方法,其效果懸殊是特別大的,因此必須要謹慎選擇詞彙。一旦出現了失誤,引起了對方的反感,則必須靈活“轉向”,及時彌補。當然,有時候僅靠口舌解釋難於挽回失誤,這時就要動腦采取適當的行動了。郭德成是元末明初人,他性格豁達,十分機敏,特別是喜愛喝酒。

在元末動亂的年代裏,他和哥哥郭興一起隨朱元璋轉戰沙場,立了不少戰功。一次,朱元璋召見郭德成,說道:“德成啊,你的功勞不小,我讓你做個大官吧。”郭德成連忙推辭說:“感謝皇上對我的厚愛,但是我腦袋瓜不靈,整天不問政事,隻知道喝酒,一旦做大官,那不是害了國家又害了自己嗎?”朱元璋見他辭官堅決,內心讚歎,於是將大量好酒和錢財賞給郭德成,還經常邀請郭德成到皇家後花園喝酒。

一次,郭德成興衝衝趕到皇家後花園陪朱元璋喝酒。杯來盞去,漸漸地,郭德成臉色發紅,醉眼惺忪,但他依然一杯接一杯喝個不停。眼看時間不早,郭德成爛醉如泥,踉踉蹌蹌地走到朱元璋麵前,彎下身子,低頭辭謝,結結巴巴地說道:“謝謝皇上賞酒!”朱元璋見他醉態十足,衣冠不整,頭發紛亂,笑道:“看你頭發披散,語無倫次,真是個醉鬼瘋漢。”郭德成摸了摸散亂的頭發,脫口而出:“皇上,我最恨這亂糟糟的頭發,要是剃成光頭,那才痛快呢。”朱元璋一聽此話,臉漲得通紅,心想,這小子怎麼敢這樣大膽地侮辱自己。他正想發怒,看見郭德成仍然傻乎乎地說著,便沉默下來,轉而一想:也許是郭德成酒後失言,不妨冷靜觀察,以後再整治他不遲。想到這裏,朱元璋雖然悶悶不樂,還是高抬貴手,讓郭德成回了家。

郭德成酒醉醒來,一想到自己在皇上麵前失言,恐懼萬分,冷汗直流。原來,朱元璋少時,在皇覺寺做過和尚,最忌諱的就是“光”、“僧”等字眼。郭德成知道朱元璋對這件事不會輕易放過,自己以後難免有殺身之禍。怎麼辦呢?他深深地思考著:向皇上解釋,不行,更會增加皇上的嫉恨;不解釋,自己已經鑄成大錯。難道真的要為這事賠上身家性命不成?郭德成左右為難,苦苦地為保全自身尋找妙計。

過了幾天,郭德成繼續喝酒,狂放不羈,和過去一樣,隻是進寺廟剃光了頭,真的做了和尚,整日身披袈裝,念著佛經。朱元璋看見郭德成真做了和尚,心中的疑慮、嫉恨全消,還向自己的妃子讚歎說:“德成真是個奇男子,原先我以為他討厭頭發是假,想不到真是個醉鬼和尚。”說完,哈哈大笑。後來,朱元璋猜忌有功之臣,原來的許多大將們紛紛被他找借口殺掉了,而郭德成竟保全了性命。這是由於他能夠從小的禍事看到以後事態的發展,提前避禍,才不至於招來殺身之禍。給人好處,要給得恰到好處凡事都講求一個度,都講求恰到好處。

給人好處也是如此,過濫、過於隨便都可能好心辦壞事。助人可以給心靈以溫暖,但如不顧及對方的心理感受,也可能會深深地傷害別人。某先生給我們講過他祖父的故事,在理解人情世故的微妙方麵,具有很好的啟發作用:當年,祖父很窮。在一個大雪天,他去向村裏的首富借錢。恰好那天首富興致很高,便爽快地答應借給祖父兩塊大洋,末了還大方地說:“拿去開銷吧,不用還了!”祖父接過錢,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匆匆往等著急用的家裏趕。首富衝著他的背影又喊了一遍:“不用還了!”第二天大清早,首富打開院門,發現自家院內的積雪已被人掃過,連屋瓦也掃得幹幹淨淨。他讓人在村裏打聽後,得知這事是祖父幹的。這使首富明白了:給別人一份施舍,隻能將別人變或乞丐。於是他前去讓祖父寫了一份借契,祖父因而流出了感激的淚水。祖父用掃雪的行動來維護自己的尊嚴,而首富向他討債極大地成全了他的尊嚴。

在首富眼裏,世上無乞丐;在祖父心中,自己何曾是乞丐?把“施恩”變成了“施舍”,一字之差,卻有天襄之別。一個商人在街頭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心中頓時生起一股憐憫之情。他把一元錢扔進出售鉛筆人的杯中,就走開了。

沒有走幾步,商人好像聽到了有人在吼什麼,他一回頭,隻見那個賣鉛筆的人紅著臉衝自己大聲說:“你為什麼無緣無故給一個健康的推銷員一元錢?”

商人趕忙折轉身來,從賣鉛筆人的攤位上拿起幾支筆,他抱歉地解釋說:“對不起,我忘了取鉛筆了,希望你不要介意。”

賣鉛筆的人說:“你我都是商人,我賣東西,而且有明碼標價。你給我一元錢,為什麼就不肯拿鉛筆呢?你是不是瞧不起我,認為我是一個需要人同情的小販?”

商人連連說“對不起”,然後離開了。很快過去了幾個月,在一個社交場合,一位穿著整齊的賣鉛筆的人與商人又見麵了,他雙手遞上名片,並且自我介紹說:“您可能已經忘記我了,我雖然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遠忘不了您。是您傷了我的自尊。我一直沒有把自己當作乞丐,即使您跑來給了我一元錢,我仍告誡自己:我是一個商人!”

商人聽了,尷尬地笑了笑。向一個人伸出熱情之手給予無私的幫助,的確是重要的,但更為關鍵的是,我們不能讓對方感到傷了自尊。幫助一個人,要體現自己的心意是好的,同時要了解對方是不是真的需要幫助,否則你的幫助是多餘的。

有兩個女中學生看見一個孤獨的盲人鄰居很可憐,想為他做點好事。有一天,她們發現盲人的一盆已洗好的衣服放在繩子下,還沒來得及晾曬。她們想做“無名英雄”,就悄悄地去晾曬。可是當她們剛晾好衣服的時候,看見盲人走過來了,一個女生脫口而出:“瞎子來了。”說罷兩個人就要離開,可是盲人已經聽到了女生的說話聲。他發現自己的衣服不在盆裏,第一判斷是這幾個女孩把它藏了起來,他頓感自己受到了她們的欺負和羞辱,就破口大罵起來。這件事被其他鄰居知道了,也以為兩個女生欺負了盲人。兩個女生的父母聽到這件事,就批評自己的孩子。可是兩個女生感到很委屈,她們並沒有欺負盲人,而是真心幫助他。這兩個女生做好事幫助人,結果反而搞得雙方都不痛快。如果她們掌握了正確的方法,直接對盲人說:“我來幫您晾衣服吧。”那麼就不會出現這樣“幫人惹禍”的事。

由此可見,給人好處,要給得恰到好處。如果不能掌握具體情況,便胡亂給人好處,給得好了皆大歡喜;給得不好,觸了黴頭,對自己、對他人都會有所傷害。所以,我們要為自己和他人保留餘地。這樣,才可以防止一些不該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