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不可不知的社交心理學(1)(1 / 3)

01 首因效應: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

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說過:“一個生活在社會之外的人,同人不發生關係的人,不是動物就是神。”這就是說,人總是在與他人的聯係和交往當中生存、發展的。一個人獲得成功的因素中,85%決定於人際關係,而知識、技術、經驗等因素僅占15%。

名詞解釋

首因效應,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指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他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占據著主導地位。這種印象非常深刻,持續的時間也長,比以後得到的信息對於事物整個印象產生的作用更強。

定律由來

首因效應是指最初接觸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對我們以後的行為活動和評價的影響,實際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響。心理學家認為,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別、年齡、衣著、姿勢、麵部表情等“外部特征”。一般情況下,一個人的體態、姿勢、談吐、衣著打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個人的內在素養和其他個性特征。所以不管暴發戶怎麼修飾自己,舉手投足之間都不可能有世家子弟的優雅,因為文化的浸染是裝不出來的。

現實演繹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心理學家設計了兩段文字,描寫一個叫吉姆的男孩一天的活動。其中,一段將吉姆描寫成一個活潑外向的人:他與朋友一起上學,與熟人聊天,與剛認識不久的女孩打招呼等;另一段則將他描寫成一個內向的人。研究者讓一些人先閱讀描寫吉姆外向的文字,再閱讀描寫他內向的文字;而讓另一些人先閱讀描寫吉姆內向的文字,後閱讀描寫他外向的文字,然後請所有的人都來評價吉姆的性格特征。結果,先閱讀外向文字的人中,有78%的人認為吉姆熱情外向;而先閱讀內向文字的人中,則隻有18%的人認為吉姆熱情外向。

由此可見,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事實上,人們對你形成的某種第一印象,往往日後也很難改變。而且,人們還會尋找更多的理由去支持這種印象。有的時候,盡管你的表現並不符合原先留給別人的印象,但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仍然堅持對你的最初評價。

通常,第一印象包括談吐、相貌、服飾、舉止、神態,這些對於感知者來說都是新的信息,它對感官的刺激也比較強烈,有一種新鮮感。這好比在一張白紙上,第一筆抹上的色彩總是十分清晰、深刻一樣。隨著後來接觸的增加,各種基本相同的信息的刺激,也往往蓋不住初次印象的鮮明性。所以,第一印象的客觀重要性還是顯而易見的,它在以後交往中起了“心理定式”的作用。

如果你與人初次見麵就不言不語、反應緩慢,給人的第一印象基本就是呆板、虛偽、不熱情,對方就可能不願意繼續了解你,即使你尚有許多優點,也不會被人接受;而如果你給人留下的印象是風趣、直率、熱情,即使你身上尚有一些缺點,對方也會用自己最初捕捉的印象幫你掩飾短處。

自我調試

了解了第一印象的重要性,現在我們來談談應該怎樣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一般來說,想給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必須要牢記以下五點:

1.顯露自信和朝氣蓬勃的精神麵貌

自信是人們對自己的才幹、能力、個人修養、文化水平、健康狀況、相貌等一種自我認同和自我肯定。一個人走路要是步伐堅定,談吐得體,說話雙目有神、目光正視對方、善於運用眼神交流,就會給人以自信、可靠、積極向上的感覺。

2.講信用,守時間

現代社會,人們對時間愈來愈重視,往往把不守時和不守信用聯係在一起。若你第一次與人見麵就遲到,可能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所以最好避免。

3.儀表、舉止得體

脫俗的儀表、高雅的舉止、和藹可親的態度是個人品格修養的重要部分。當然,儀表得體並不是非要用名牌服飾包裝自己,更不是過分地修飾,因為這樣反而會給人一種輕浮淺薄的印象。

4.微笑待人,不卑不亢

第一次見麵,熱情地握手、微笑、點頭問好,是人們把友好的情意傳遞給對方的途徑。在社會生活中,微笑已成為典型的人格特征,但與別人第一次見麵,笑要有度,言行舉止也要注意場合,過度的親昵舉動,難免有輕浮油滑之嫌。

5.言行舉止講究文明禮貌

語言表達要簡明扼要,不亂用詞語;別人講話時,要專心地傾聽,態度謙虛,不隨便打斷;在聽的過程中,要善於通過身體語言和話語給對方以必要的反饋;不追問自己不必知道或別人不想回答的事情,以免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02 刺蝟法則:距離產生美

名詞解釋

刺蝟法則,是指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人與人之間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隻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感受彼此的美好。

定律由來

刺蝟效應來源於一則西方寓言,說的是在寒冷的冬天,兩隻刺蝟要相依取暖,一開始由於距離太近,各自的刺將對方刺得鮮血淋漓,後來它們調整了姿勢,相互之間拉開了適當的距離,不但互相能夠取暖,而且很好地保護了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