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不可不知的職場心理學(2)(1 / 3)

沒過幾天,恰逢卡爾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禮物——一隻精致的鳥籠。卡爾森笑了:“我隻當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藝品。你就別費勁了。”從此以後,隻要客人來訪,看見書桌旁那隻空蕩蕩的鳥籠,幾乎都會無一例外地問:“教授,你養的鳥什麼時候死了?”卡爾森隻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釋:“我從來就沒有養過鳥。”然而,這個回答每每換來的卻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

卡爾森百口莫辯,有苦難言。想扔了這鳥籠,又不舍得,它那麼漂亮而且還是別人送的禮物;不扔這鳥籠,又惹出那麼多惱人的猜測,莫須有的事端。想來想去,萬般無奈之下,他隻好沿著詹姆斯的預測走,買了一隻鳥兒放在籠子裏,這總比整天解釋和被人誤解好多了。

這就是著名的“鳥籠效應”。

現實演繹

其實,“鳥籠效應”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中會常常遇到。人們總是不自覺地在自己的心裏先掛上一隻“鳥籠”,再不由自主地往籠子裏放“小鳥”。

人們在大部分情況下很難親眼看到事情的真相,所以很多事情都會靠著常規思路進行推理。你努力工作天天加班,而有些人卻覺得工作量正常還每天加班那就是占用公司的資源。如果你給同事、老板留下這樣的印象,那你可就慘了。

劉季是從一家小公司轉過來的。在小公司的時候,公司的老板每天都加班到很晚,所以作為老板得力助手的劉季自然也就養成了每天加班的習慣。到了新公司後,剛剛熟悉業務,為了能更好地勝利自己的工作,他依然堅持每天加班到很晚的習慣。可是這家公司的風氣與以前的小公司不同,這裏的員工和老板沒有加班的習慣。所以,同事們發現劉季每天加班到很晚後,都感到很奇怪。

每天的工作量也不大,上班時間完全可以完成,為什麼他還要每天加班到很晚呢?同事們開始議論紛紛:“他是不是為了給自己家省電,或者省網費?”“可能是為了晚上用公司的電話打私人電話。”“也有可能是利用公司的資源幹私活。”

很快,老板也知道了這件事。他的第一直覺也是:這個人到底每天晚上加班到很晚是在搞什麼“陰謀”?是不是為了占用公司的資源?通常情況下,在工作量正常的時候,依然每天加班到很晚,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這些,老板也不例外。劉季發覺了同事的議論後,還不以為然,但當他知道老板也在懷疑他時,他就再也不敢加班了。

不要給老板懷疑你的機會,不要給同事議論你的可能。要學會遵循所在公司的“潛規則”,這樣你的職場生活才會一帆風順。

自我調試

職場,是用本領說話的地方。如果沒有真才實學,即便終日賣力地加班,也不會受到大家的認同。說得再好聽,吹噓得再花哨,沒有能力,沒有業績,無論在領導麵前,還是在同事麵前,甚至在下屬麵前,都很難挺起腰杆兒。把現有的時間做最有價值的利用。加班與否都不重要,那隻是形式,真正能托起你業績的,不是你工作多少個小時,而是你的能力有多強,是否強到以高效率完成應該完成的工作。這是實力,也是本領。

做任何事情,不下一番工夫,都不會有收獲。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職場上占據優勢地位,都希望自己能夠加薪升遷,然而,僅僅有這種上進的思想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需要努力去彌補。隻有掌握了紮實的本領,才能在工作中遊刃有餘。

05 魯尼恩定律:笑到最後的才是真正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