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不可不知的領導心理學(3)(1 / 3)

作為管理者,要想管好員工,就得勇於當下級學習的標杆,對自己嚴格要求、事事為先。領導往往是一個組織、機構的核心,領導做到位了,下屬都會向領導看齊,這樣管理起來就輕鬆多了。

古往今來,無論是領兵打仗的將帥,治理朝政的君王、領袖,還是管理政務的大臣、官員,經營商業的商賈、大亨,如果沒有以身作則的品行和自我約束力,就很難幹出一番事業。

舉世聞名的巴頓將軍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戰爭中有這樣一條真理——士兵什麼也不是,將領卻是一切。”他說這句話並不是在說普通士兵沒用,而是在強調將領的作用很大。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士兵的狀態,取決於將領的狀態;將領所展示出來的形象,就是士兵學習的標杆!如果將領能以身作則,能在士兵中樹立權威,那麼就會形成一呼百應的場麵,士氣高漲,勝利在望。相反,如果將領不能以身作則,致使軍令渙散,潰不成軍,如何應戰?因此,巴頓說將領就是一切。

這個道理不僅僅適用於軍隊,在其他任何一個組織中都適用。凡是能夠帶領團隊取得成功的領導者,必定是以身作則的領導者。

日本著名企業家士光敏夫就是這樣一位成功的領導者。

士光敏夫在1965年曾出任東芝的電器社長。當時的東芝人才濟濟,但由於組織龐大、層次過多、管理不善、職員鬆散,導致公司業績不斷下降。士光敏夫上任之後,立即提出了“一般職員要比以前多用3倍的腦筋,董事則要多10倍,我本人則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口號來重建東芝。

士光敏夫的口頭禪是:“以身作則最具說服力。”他堅持每天提早半小時上班,並空出上午7點30分至8點30分的1小時,歡迎職員與他一起動腦,共同來討論公司的問題。

此外,士光敏夫每天巡視工廠,遍訪了東芝設在日本的工廠和企業,與職員一起吃飯,閑話家常。清晨,他總比別人早到半個鍾頭,站在工廠門口,向工人問好,率先示範。職員受此氣氛的感染,促進了相互的溝通,士氣大振。

士光敏夫還借一次參觀的機會,給東芝的董事上了一課。

有一天,東芝的一位董事參觀一艘名叫“出光丸”的巨型油輪,由於士光敏夫已去看過9次,所以事先說好由他帶路。那天是假日,他們約好在某車站的門口會合。士光敏夫準時到達,董事乘公司的車隨後匆匆忙忙趕到。董事說:“社長先生,抱歉讓您久等了。我看我們就搭您的車前往參觀吧!”董事以為士光敏夫也是乘公司專車來的。士光敏夫麵無表情地說:“我並沒有乘公司的轎車,我們去搭電車吧!”董事聽完愣在那裏半天,羞愧得無地自容。

士光敏夫為了杜絕浪費,使管理合理化,以身作則示範搭電車,給那位董事上了一課。

這件事立即傳遍了整個公司。上下職員引以為鑒,漸漸消除了隨意浪費的現象。由於士光敏夫的以身作則和點點滴滴的努力,東芝公司的情況逐漸好轉並興旺起來。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領導卻是說得多做得少,這樣很難令下屬信服。成功的領導,99%在於自身的威信和魅力,1%在於權力行使。而威信與魅力,正是來自於領導自身的行為,自己做得無可挑剔,下屬自然安心聽話工作。正所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願意做的事,才能要求別人去做;自己做得到的事,才能要求別人也做到。說得再多,都不如你親自做一回,這樣不僅能增加你的親和力,更能形成高度的凝聚力。用你的行為來影響你的員工,說服你的員工,這種強有力的榜樣作用,會比你天天講話、訓話要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