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個故事,我們不難發現,領悟了馬太效應,對於我們獲得更高的收益非常重要。
自我調試
現實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自己富裕起來。那麼,我們就不能隻看眼前的既得利益,應該把目光放得更遠一些,看到馬太效應的增值效果,讓眼前的收益不斷增值。
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貧窮的人對於富人之所以能夠致富,總是歸結為運氣好或者從事不正當、違法的行業。這些人絕不會想到,造成他們貧困的主要原因是他們不懂投資。投資決定收入。一般來說,每進行一次正確的投資,就在助長現金流動,一段時間之後,現金流動會帶著更多的金錢回來。
喬·史派勒曾寫過這樣一本書,叫《動手來種錢》。他在書中提到一個隻剩下1美分的人,這個人用僅有的1美分進行投資,他先將錢兌換成銅幣,然後告訴自己每次花掉的錢,他都要以10倍或更多倍的數量使它們再回到自己手上。這個人最後依靠這種方法獲得了更多的財富,最終成了一個富翁。
所以,讓金錢流動起來,你的收益將不斷增加。
04 多米諾骨牌效應:莫讓一次失敗套走所有財富
名詞解釋
多米諾骨牌效應,又稱多米諾效應,指在一個相互聯係的係統中,一個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產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定律由來
宋宣宗二年,中國民間出現一種叫“骨牌”的遊戲。1849年,一位意大利傳教士把這種骨牌帶回米蘭,作為禮物送給他的女兒小多米諾。但傳教士怎麼也想不到,正是這副骨牌,使他的名字——多米諾,成為一種遊戲的代稱,後來還成為一種國際性術語。在各個領域中,隻要產生一倒百倒的連鎖反應,人們就把它們稱為“多米諾效應”。
現實演繹
從多米諾效應中,我們知道許多事物內部之間聯係緊密,環環相扣。因此,我們在做許多事情時,就要全盤考慮,運籌帷幄。
美國麥金利谘詢公司調查顯示,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全球500強企業的平均壽命是65年,到了1960年變成了30年,而到了1990年平均壽命縮短至15年,到了2010年,企業的平均壽命為10年。所以,沒有做好撤退的準備就開始創業是一件非常冒險的事情。
雖然順利地撤退對於確保整體的利潤是非常重要的,但人們很少提起它。大概是因為現實中,人們更加關注成功,而避諱失敗吧。以往經核算證實贏利的企業,經過總清算後反而有大筆的赤字,賬簿上登記的資產根本值不了幾個錢。比如,辦公家具和辦公用具被算作資產,到了清算的時候,這些東西根本賣不出去。這時它們已經不再是資產了,隻是笨重的垃圾,還要付垃圾清理費。
其次,在關閉公司時,各種費用更是昂貴。在此期間,首先必須付給員工大筆的離職補償,和會計、律師交涉時也必須付給他們豐厚的酬勞,再加上清算並不是一項前途光明的工作,誰都沒有心情去做這種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損失可能會被無限製地擴大。
在這個充滿競爭、高速發展的新時代,任何企業都無法長久性地抱有永遠鼎盛的期待。所以,明智的創業投資者,從一開始就要研究中止事業時將麵臨的風險。在此基礎上,輕裝上陣。
具體來說,要盡可能地做到零庫存,要堅持預先付款、現金回收的原則,不要有拖欠的貨款;必須嚴格堅守不簽長期租約、不借錢的原則。
在創業的過程中,客戶可能希望你能有庫存,也可能提出延長付款期等各種要求。如果答應了客戶的要求,就有可能讓你的事業背負極大的風險。也有的經營者抱著沒有風險就沒有利益的想法,認為有增加庫存的必要。可是如果所得利潤不足以維持庫存的話,企業的運轉就會崩潰。
事實上,與其說中途中止事業要冒很大的風險,倒不如說,不預測中止時間、不采取相應對策才是最危險的。如果撤退的壁壘已經被升高了,想撤退都退不了,不僅僅是事業的壽命,連公司的壽命都會走到終點。
自我調試
投資創業幾乎是每一位有誌者的奮鬥目標。剛起步時,我們很容易太過衝動,總是思考如何讓事業持續到永遠。然而,相關的調查數據告訴我們:讓事業永遠沿著一個方向持續下去是個不折不扣的幻想。那麼,如果能夠預測經濟衰退或危機什麼時候到來,我們就能及時地撤退,從而避免多米諾效應的發生。
05 250定律:每一位顧客都是上帝
名詞解釋
250定律,指每一位顧客身後,大約有250名親朋好友,如果你贏得了一位顧客的好感,就意味著贏得了250個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顧客,也就意味著得罪了250名顧客。
定律由來
在美國著名推銷員喬·吉拉德的推銷生涯中,任何情況下,他都不得罪哪怕是一個顧客。他抱著生意至上的態度,時刻控製著自己的情緒,不因顧客的刁難,或是不喜歡對方,或是自己心緒不佳等原因而怠慢顧客。喬·吉拉德說:“你隻要趕走一個顧客,就等於趕走了潛在的250個顧客。”後來他在商戰中總結出了250定律,這一定律有力地論證了“顧客就是上帝”的真諦。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如下啟示:必須認真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每一個人的身後都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數量不小的群體。善待一個人,就像點燃一盞燈,照亮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