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不可不知的家教心理學(1)(1 / 3)

01 皮格馬利翁效應:你的期望決定孩子的未來

家庭教育不僅對孩子的一生有重要影響,而且對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也有十分深遠的影響。因此了解掌握一些家教心理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名詞解釋

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當我們對某些人或事物寄予積極的期望時,這些所期望的人或事物就會朝著我們所期望的好方向發展;當我們對某些人或事物寄予消極的期望時,這些所期望的人或事物就會朝著我們所期望的壞方向發展。

定律由來

皮格馬利翁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亦稱“羅森塔爾效應”或“期待效應”。暗示在本質上,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而這種暗示,正是讓你夢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讚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並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以避免對方失望,從而維持這種社會支持的連續性。

現實演繹

身為父母,當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時,你是否氣憤地責罵他“笨蛋”、“傻瓜”?當孩子不聽話淘氣時,你是否生氣地訓斥他“沒出息”、“沒素質”?當孩子沒有達到你為他製訂的目標時,你是否很失望地嘮叨“你什麼時候能給我們爭口氣呢”,如果是這樣,那你可要檢討了。其實,每個孩子都可能是天才,關鍵在於你對他給予何等的期望。

談到期望這個話題,我們不得不先從王子皮格馬利翁說開去。

古希臘有一位年輕的王子,叫皮格馬利翁,他很喜歡雕塑。有一次,他用一塊潔白無瑕的象牙雕刻了一個美麗的少女。王子對雕塑愛不釋手,每天都以憐愛的目光深切地注視著象牙美女,甚至茶不思飯不想,每天坐在“她”麵前,呼喚著“她”,夢想著她能夠成為真正的少女。最後,王子的誠心感動了天神,天神使這位象牙少女擁有了真正的生命,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這裏講的僅僅是個神話,卻說明了一個現象:我們的熱切期望,會使被我們期望的人達到我們的要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稱這一現象為“皮格馬利翁效應”,並在教育實踐中進行了驗證。

1968年的某一天,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來到一所小學,說是要進行一個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3個班,在這18個班的學生中進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未來發展趨勢測驗”。測驗結束之後,他們給每個班級的教師發了一份學生名單,並且告訴教師,根據測驗的結果,名單上列出的學生是班上最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出乎很多教師的意料,名單中的孩子有些確實很優秀,但也有些平時表現平平,甚至水平較差。對此,羅森塔爾解釋說:“請注意,我講的是他們的發展,而非現在的情況。”

鑒於羅森塔爾是這方麵的專家,教師們從內心接受了這份名單。爾後,羅森塔爾又反複叮囑教師不要把名單外傳,隻準教師自己知道,聲稱不這樣的話就會影響實驗結果的可靠性。

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又來到這所學校,並對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複試,奇跡出現了:名單上的學生的成績都有了顯著進步,而且情感、性格更為開朗,求知欲望強,敢於發表意見,與教師關係融洽,而且更樂於與別人打交道。

這就是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進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實驗。其實他們提供的名單是隨意挑選的,羅森塔爾根本不了解那些學生,而且也沒有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智力水平,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的謊言”。

不過,這個謊言成真了,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羅森塔爾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在人們的心目中有很高的權威,人們對他的話深信不疑。因此,教師們認為名單上的學生很有發展的潛能,因而寄予了他們更大的期望。雖然教師們始終保守著這張名單的秘密,但在上課時,他們還是忍不住給予這些學生充分的關注,通過眼神、微笑、音調等各種途徑向他們傳達“你很優秀”的信息。這些學生也感受到了這種期望,他們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變得更加自信、自愛、自尊、自強,變得更加幸福和快樂,奮發向上的激流在他們的血管中洶湧,結果真的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成了優秀的學生。

通過羅森塔爾的實驗,我們明白了,期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巨大的作用。中國有句俗話:“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孩子的發展更好,就應該給他傳遞積極的期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醒教師:“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裏有牛頓,在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所以,在家庭教育過程中,身為父母,我們不妨讓孩子經常從自己的教育態度中感受到父母的心理預期,得到父母的尊重,那樣他們就會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反之,如果我們過低地估計了孩子的能力,放棄對他們的期望,斷定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好,將來不會有出息,那可真要耽誤孩子終生了。換言之,你期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孩子就可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