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一輩子隻是憑本能生活,從來不懂得擁抱。本能的事動物也會,擁抱卻是屬於精神層麵的。”不懂擁抱的人也就不懂得愛,就會缺少愛。每個缺愛的人,都不同程度地患過“皮膚饑餓症”。一個人戀愛後最渴望得到的第一個願望不是親吻,而是擁抱;一個人失戀後坐在窗前發呆,懷念過去時第一個想起的感覺,就是兩人擁抱的滋味。所以,愛情首先滿足的是我們的皮膚,其次才是心靈。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
人喜歡擁抱,喜歡依偎,喜歡手指接觸頭皮,喜歡被輕輕地撫摸,更喜歡被抱在懷裏睡覺的幸福感覺。戀人之間發生矛盾和爭吵的時候,如果有一方首先去擁抱對方,對方的怨氣就會立馬消失掉一多半。皮膚的接觸會讓他(她)產生強烈的愛的感覺。許多夫妻異地分居,幾個月才見一次麵,有時就會有生疏之感,甚至會有第一句話不知該說什麼的感覺,但是從生疏到親昵的分水嶺在哪裏?就是擁抱!熱烈的擁抱過後,一切都會變得重新熟悉起來,和往常一樣的柔情蜜意,好像從來沒有分別過。
可見,因為人們渴望撫摸,所以皮膚就成了“愛”最佳的傳遞介質。
男女之間從這顆心到另一顆心的距離,隻要一次撫摸、一個擁抱,就 能將它變成零。因此,沉浸在愛情中的人們,千萬別忘了每天多給對方幾次深情的擁抱哦!
為什麼有些人失過戀就不敢再沾愛情?
現在,都市裏悄悄蔓延著一種讓人悲傷的心病,有人稱它為“愛無能”。什麼叫愛無能呢?就是許多人經曆過一場失敗的愛情之後,就不再相信愛情,也不敢再沾愛情,甚至懼怕愛情。這樣的人越來越多,就形成了一種不可輕視的群體心理現象。
曹江碩士畢業後,到珠海供職於一家實力雄厚的外資企業,今年已經30歲了,眼看就是大齡青年。但他在25歲結束了自己的最後一場戀愛後,就沒有再談過一次戀愛。
父母親友催他,朋友同事問他,他的態度一直很固執,就是不敢再開始一段新的感情生活。他說:
“我連心動的感覺也沒有了,不是不想愛,也出去相過幾次親,但都沒有任何發展。女孩們的條件都不錯,但我感覺自己已經沒有那種激情和勇氣再愛一次!”
這是一種很普遍、也很正常的心理,心理學上叫做“習得性無助”,也就是都市青年們自嘲的“愛無能”。這是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在研究動物提出來的一個心理學概念,他用小狗做了一項經典實驗:把小狗關在籠子裏,隻要蜂音器一響,就電擊它。狗在籠子裏沒法躲,每次都電得它很難受。多次實驗以後,蜂音器一響,在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結果,此時的小狗非但不逃,反而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上呻吟和顫抖起來。
它本來可以主動逃避,但卻根據先前的經驗形成的心理定勢,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心理。後來塞利格曼用人當受試者,結果發現人和小狗一樣,也產生了習得性無助的行為。
習得性無助的具體表現為,機體和心理經曆了某種不適體驗後,就會在情感、認知和行為上表現出消極的特殊心理狀態。從而使自己形成自我無能的定位,為了避免再次失敗或痛苦,就會努力回避新的嚐試,變得拖延、漠視、或者沮喪與憤怒。有時,這種心理會讓我們認為失敗是永久的,而不是暫時的。
在愛情上,失戀很容易形成我們的習得性無助心理,認為愛情帶給我們的總是痛苦,自己沒有能力獲得一場成功的愛情,從而失去再次嚐試的勇氣,並對愛情避而遠之。
像曹江這種心理,就是典型的“愛的習得性無助”。因為受過傷,所以寧願放棄所有的努力,也不敢再愛。他退縮到一個人的自我保護中,才感到安全與舒適,沒人傷害他。有時他也想跳出來,但是已經沒有心動的感覺,也就缺乏足夠的動力再付出時間、精力與熱情。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的,遭受挫折以後,心理上就會產生一個冷淡期或厭煩期,對失敗的這件事不再感興趣,努力想忘記它、回避它,以免刺痛自己的神經,勾起這段傷心的回憶。
想要克服習得性無助心理的消極影響,我們別無它途,隻有學會堅強,拿得起放得下,把失敗當作人生體驗的一部分。無論愛情還是事業,我們都要記住:那扇成功之門一直都在,永遠不會挪走,也永遠不會遠離。隻要你再走幾步,再愛一次,你就能拿到那把金光閃閃的鑰匙!
熱戀中為什麼許多女人會變成“野蠻女友”?
很多男人都曾對自己的朋友說:
“我和她剛認識的時候,她真是一位溫柔體貼的好姑娘,可是關係確立之後,隨著時間的深入,她就變成了一位貨真價實的野蠻女友,發起脾氣來簡直可怕極了!”言語之間滿是不解。許多已婚或戀愛中的男人看到這個問題,大概都會心有同感。熱戀中的女人容易變成敏感的小心眼,對很多事情都有著超乎尋常的關注度,你一不小心,就會撞上她大發雷霆的槍口!
琳琳是個秀美溫柔的女孩,身材嬌小玲瓏,說話細聲細語。家人和朋友都說她長這麼大,認識這麼久,就沒見她跟人說話提高過嗓門。
同事小剛對她迷戀極了,費了好大勁才和她確立了戀人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