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20幾歲一定要具備的9個成功心理常識(2)(2 / 3)

相反,誰若有這個想法,誰就會摔得很慘。

必須一步一個台階地走上去,將大目標分解成很多易於達到的小目標,然後各個擊破。在這個過程中,每實現一個小目標,也能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感覺,強化自信心。

做事情的時候遵循目標適度定律,可以讓我們不必背上目標遙不可及的重壓,產生不必要的焦慮感。不過,在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時,也有不少需要注意的問題:

1、拆分目標的原因很重要,找出“為什麼”來說服自己。

2、不要拖延,集中注意力,給予自己指定時間內必須完成的任務,哪怕任務很小。

3、明確目標成本,了解自己必須做出的努力和需要付出的代價,做到心中有數。

4、若執行失敗,一定要找出原因,並及時總結,糾正。

5、給自己一個承諾,並且絕不能放棄。

6、每天檢查目標的執行情況,衡量進度,發現問題隨時改正。

7、將目標具體化,拒絕空洞。

8、最重要的是,現在就開始,不要猶豫!

如果我們既擁有雄心壯誌,又能理性地看待目標,有計劃分階段地去執行,成功還會遠嗎?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挑戰吉尼斯紀錄?

吉林省長春市的數百位卡拉OK愛好者,齊聚一堂,連續十九個晝夜輪番上陣,不間斷地演唱卡拉OK。他們在做什麼呢?原來,是在挑戰此前由芬蘭人保持的“多人連續演唱卡拉OK吉尼斯世界紀錄”。

這項紀錄是由芬蘭人於2008年7月創造的,巧合的是,當時他們挑戰的紀錄正是由中國人創造。本來芬蘭人還有機會將紀錄延長,但因為演唱者的疏忽,一首歌在兩小時裏被重複演唱,違反了比賽規則,因此這項紀錄最終被定格在了四百四十六小時四分五秒。

吉尼斯真是無奇不有,除了比賽卡拉OK,還有氣泡吉尼斯:一個名叫楊凡的越南人,在美國的紐約創造出了一個“泡泡巨無霸”,用來創造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他用特製的工具,成功地把34個人“套”

進了13個相互連接的氣泡裏。

看到這兩個真實的故事,也許你的疑問已經產生了: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他們的生活太無聊的嗎?其實,挑戰吉尼斯,就是在挑戰自我,這種挑戰心理,恰恰體現了人自我實現的心理需要。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是人的最高層次的需要。所謂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指正常的人都需要發揮自己的潛力、表現自己的才 能。隻有潛力、才能充分發揮出來,人才會感到最大的滿足。因此,人就會不斷地尋求自我挑戰,以求找到自己潛力的突破,這就是自我挑戰定律。

在電視裏,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汽車拉力賽的場麵。幾乎在每場比賽的過程中都有“人仰車翻”的境頭,也會有車手死傷的情況,像達塔爾拉力賽,據說舉辦至今,已有幾十名車手傷亡。但是,車賽卻年複一年,久盛不衰。

西班牙的鬥牛運動也是舉世皆知,危險性極高,與牛近身肉搏,簡直就是對死亡的直接挑戰。可是,觀眾極多,參與的選手也是數不勝數。

像這些越是刺激危險的運動,反而越受人們的歡迎,不斷地有人加入挑戰的行列。這正像馬斯洛所言:

“每個人都必須成為自己所希望的那種人。”“能力要求被運用,隻有發揮出來,它才會停止吵鬧。”“自我實現的需要,就是使他的潛在能力得以實現的趨勢。”

心理學家的這番話揭示了我們人類深層次的本性,每個人都有著挑戰自我的心理意識,即便日常生活中也處處得見。小孩子在河邊玩石片,他們用石片在水麵上扔出了一連串的水圈,從一串串的水圈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從而感到滿足和高興;釣魚的人在池塘邊一坐就是半天,他們最快樂的時候絕不是回家將魚吃下肚,而是把魚釣上來的那一刻。因為,正是這一瞬間,讓他們看到了自己的潛力和才能,滿足了自我實現的需求。

再比如,像李嘉誠、巴菲特和比爾·蓋茨等大富豪,他們掙的錢已經足夠幾輩子花的了,可為什麼還在不停止地工作呢?因為他們需要的並非金錢本身,而是不斷地實現自己的價值。

就像巴菲特所說:

“我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看著財富像數字一樣增長。”他在向自己挑戰,我們每個人也都一樣,都在不停地挑戰著屬於自己的“吉尼斯紀錄”!

弗雷德定律:今天是威風凜凜的公雞,明天就可能成為威風掃地的雞毛撣子

今天還是一隻威風凜凜的大公雞,明天卻可能成為一把威風掃地的雞毛撣子。這句著名的費雷德定律,是在告誡我們,世事無常,山不轉水轉,即使風光無限到極點的人,哪天稍有不慎也會滿盤皆輸。

所以,人生就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無論何時都不能抱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