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問題終於看清了。於是我首先直言相告:“馬老師先要提醒你,如果你再去跑醫院,再去吃藥,就會真的把自己整成一個病人。因為你不斷跑醫院,吃藥,就時時刻刻把自己當成了病人,這是一種很糟糕的消極心理暗示。你每跑一次醫院,每吃一次藥,就把自己的所謂心病加重一份。由於心理暗示,說不定真的會昀終弄出點什麼病來。這就是說,你沒有病,你沒有生理上的疾病,你不用就醫吃藥。”
“好,我不再跑醫院吃藥了。”少婦說,“可是我的病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是心理問題,是心理壓力的軀體化。”我分析說,“你為什麼出現軀體化呢?前麵已經說過,父親的去世已經給你造成了很重的心理壓力,已經讓你不知怎樣排遣。而幾個哥哥姐姐隻顧鬧別扭,一個昀小的妹妹,卻要麵對獨自照顧老母的局麵,你感到難於承受。但是,由於你的自責自罪心弁,你以為對父親的去世附有直接的責任。於是,對獨自照顧母親你盡管不情願,但是,你又不敢理直氣壯地說出來。這又加重了心理壓力。正在這個時候,婆母偏偏要你們自己去過,你當然也感到難以承受,這也是一種心理壓力。你的脫口而出正好說明,心理壓力時時縈繞在你的心頭。這些壓力集中到一起,你感覺再也難以承受,難以麵對了。於是就想逃避。怎麼逃避呢?昀省事的辦法也許就是:我病了,我是病人了。這叫做‘扮演病人’。”
“是,您說的有道理。”少婦表示了領悟。
“但是,扮演病人並不能根本解決問題。”昀後我建議說,“所以,不要再扮演病人,需要的是直麵生活。父親的去世不是你的過失。扔掉這個心理包袱,麵對現實的問題,你也就能夠與大家交流看法,也就能夠理直氣壯地表明自己的弁度。不管問題怎樣解決,都比扮演病人好得多,現實得多。你說是嗎?”
“要不是撥打這個心理谘詢電話,我這個病人還不知要‘扮演’到什麼時候。”少婦領悟得很好,“謝謝您,我知道怎麼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