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章第2節色彩原理

本節開始之前,我們先來做一道選擇題。

在太陽光下我們能看到紅色的花是因為:

A.花發出的光是紅色的    B.花能反射太陽光中的紅色光

C.花發出的光是白色的    D.花能吸收太陽光中的紅色光

用排除法來做這道題,A和C顯然是錯誤的,花朵不是燈泡也不是螢火蟲,不可能發光,答案要在B、D裏麵找。

我們知道,物體有顏色是與光線分不開的。光照射到物體上時,有可能被物體反射出去,也有可能被物體吸收,還有可能透過物體繼續前行。雖然陽光看上去是白色的,但是赤、橙、黃、綠、藍、靛、紫等顏色在陽光裏都存在。不同的物體對不同色光的反射、吸收和透過的程度不一樣,這就使不同物體有了不同的色彩。

不同顏色的光波長是不同的。什麼是光的波長呢?可以用水波做例子來說明光波。

水麵激起的波浪總是一個緊接著一個,波浪的最高點叫波峰,最低點叫波穀,兩個緊挨著的波峰或波穀之間的距離就是一個波長。光波的波長要比水波的波長短得多,短到肉眼看不出來。

當光線從太陽來到地球後,就為地球上的萬物塗上了瑰麗的色彩。我們抬頭仰望天空,那純淨的藍色是光線為我們眼中這個世界繪製的第一幅作品。因為空氣中飄浮著大量的微塵和極小的水滴,陽光在地球周圍的大氣層中會被散射。所謂散射,是指由傳播介質的不均勻性引起的光線向四周射去的現象。那些波長比較短的紫光、靛光、藍光受到的散射較大,它們混合起來,形成了漂亮的蔚藍色天空。

環顧周圍的世界,七彩斑斕,美不勝收,消防車是紅色的,雨鞋是黑色的,蝴蝶結是粉色的,雪糕是白色的……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物體的顏色是物體吸收了其他色光,反射了這種顏色的光?這種說法並不正確。以毛毛蟲為例,毛毛蟲看起來是黃綠色的,是因為它吸收了波長為400~435μm的紫光,顯示出的黃綠色是反射的其他色光的混合效果,並不是隻反射了黃綠色光。

色彩是光的魔術,我們眼中映現的一切都是光之魔棒下的幻象。想想瑪麗蓮?夢露的烈焰紅唇,還有伊麗莎白?泰勒的紫羅蘭色眼睛,那是光的散射、吸收等過程的合作產物。這聽起來並沒有多麼浪漫感性,可正是這些毫不感性的過程給了我們這個美麗感性的世界。

最後讓我們回到開頭的問題。當光照射到花朵上時,紅花的表麵就會吸收除紅色以外的其他顏色的光,隻反射紅色的光,所以我們看到的這朵花會是紅色的。因此,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應該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