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從人生中領受教訓(1 / 3)

“一切都要過去!”假使我們仔細體味這句古老的格言,它其中含有戒備、安慰、激勵、警惕的意味。

人生給予我兩個最大的教訓。

第一個教訓是,我們所生活的這個精神世界是實實在在的,而且總是那樣真切。換句話說,信仰不僅是我們心裏的一種觀念,一種願望,一種需要,而且還是解釋人生的一種哲理。如果信仰隻是一種觀念,那麼這種觀念從何而來?如果隻是一種需要,那麼人類為什麼需要他?為什麼在人心目中有一種形式上的真空?正如一位偉大的聖哲所說,我們在找到信仰以前,為什麼總覺得心裏不平靜?

第二個教訓是,人性不會改變,而生活卻可以改變。我想大家對後半句“生活可以改變”的話一定不會感到懷疑,因為改變正是一個不變的人生法則。人生是一條歲月之流,它永遠不會保持現狀。可是人性是否會不變呢?當然,一個人的性靈和內心的氣度是能夠改變的,否則信仰便不能發揮作用了。可是,一個人的本質、習慣和特性都會保持不變。假使一個人缺乏幽默感,就沒有人能為他加添一分。假使一個人對金錢看得太輕,我們也很難對之加以改變。氣質可以改變,但也隻是能將之改變一點點而已。假使一個人患有夜盲症,他還能痊愈嗎?

可是有些讀者從人生中學到的教訓卻不一樣。有一位女讀者借兩位偉大的導師——美國哲學家約書亞·勞埃斯和勞倫斯——的話,認為人生給她的教訓,是要她武裝起來,抵擋住苦難。她說:“人生的經曆,教我如何與信仰同在,這樣可以使我容忍並超越生死所帶給我的痛苦。這是我內心所深信的。”活在信仰之中是惟一安全的辦法。這需要一段時間的鍛煉。正如勞倫斯所說,要把我們自己、我們的親友、工作,以至煩惱等等,常常都看作有聖哲參與其問才是。

能這樣做,我們就不致覺得人生太過孤單,因為信仰不在的地方,我們也不會去那裏,隻有在有信仰的地方我們才會隨處都有伴侶。

我們看到這真是一個活生生的有力的教訓,可以使一個人內心的氣度、生命產生新的神奇,開始新的探索。這位讀者一定不會放棄這有史以來許多智者所領受過的經驗。

第三位年老的讀者說:“人生的經驗,使我了解,從頭到尾,我的得救是由於他對我的驚人信心。美國詩人魏提爾曾有兩行詩句:‘從他對我的要求,我就知道他一定具有什麼樣的品格。’我曾實踐‘你要人家如何待你,你也要如何待人’的處世黃金律,所以我知道他自己也必然會不斷地寬恕人家,同樣實踐處世黃金律。”

德國文豪歌德說過:“人生的經曆告訴每個人,他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一個人到了40歲,應該對自己的身體和心智有清楚的了解,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時間馴服我們的全部肌體與靈魂,指出我們的長處,也指出我們發展的極限。

東方有一位皇帝曾說過一句格言:“一切都會過去!”有一位讀者說:“這句格言幫助他度過了許多艱難的關頭。”還有一種說法是:“沒有轉彎的路顯得很長。”因此,人生的變化也能帶來無窮的希望。

假使你覺得疲憊苦惱,那麼你就應該想一想,這一切都會過去的。你快樂嗎?你的一切所作所為最後都能成功嗎?謹防虛榮心和鬆懈,因為生命轉瞬即逝。

“一切都要過去!”假使我們仔細體味這句古老的格言,它其中含有戒備、安慰、激勵、警惕的意味。正如美國幽默大師馬克·吐溫所描寫新英格蘭天氣的話那樣:“假使你不喜歡當時的天氣,請稍等5分鍾,它就會變化。”

生命也會消失。如果把歡樂變成狂熱,再由狂熱化為恐懼,我們就會喪失生命原有的喜悅和神奇。

有一個人曾發出過如此甘美的聲音:“學我的樣式”。是的,要學習如何生活,如何去愛一切,如何期望一切,如何施舍,如何寬恕,使生命成為無尚的福祉。

為什麼好馬不吃回頭草

某公司員工因故被老板辭退,一個星期後,老板又給她打來電話,並向她解釋,之所以讓她走人,確實因為老板當時心情不好,但公司現在仍歡迎她回去,而這位員工聽說後生氣地予以拒絕:好馬不吃回頭草!

還有一位男士,他被女朋友給甩了,因此心情十分痛苦,因為他內心裏深愛著這位女孩。過了一段時間,那位女朋友回頭向他認錯,並表示與他重歸於好,而這位男孩為了維護自己的男子漢氣概,便傲氣地說道:好馬不吃回頭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人們說這樣一句俗話:好馬不吃回頭草!是的,作為一個人,我們不能沒有做人的骨氣與人格。為了達到自己的某一目的而受人擺布,喪失應有的自尊與道德,實在不是一種可取之道。但有些場合下,曲折迂回戰術確實能助你一臂之力。如果一味恪守“好馬不吃回頭草”這一信條,你就缺少了一種回旋的時間與空間,自己把自己的路給堵死了。

或許你會說:做人就是要有一種“好馬不吃回頭草”的誌氣,要有一種“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英雄氣概。但你應該細想一下,如果你真的有誌氣,寧可當匹英雄的死馬,也不做一匹賴活的活馬,那麼世人倒真應該為你立塊碑紀念了。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卻是因為一時衝動、意氣用事而斷送後路。況且在很多情況下,你完全有把握分清自己當時是一種誌氣還是意氣行事。絕大多數人就是在麵臨該不該回頭時,錯把意氣當成了誌氣,或用誌氣來掩蓋自己的意氣,明知自己已無草可食,而回頭草又鮮又嫩,卻怎麼也不肯回頭去吃!

當然,我們並不是教你老是去吃他人的回頭草,而不去尋找自己的生路。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有多種可能與選擇,並不是不吃回頭草就必會餓死無疑。回不回頭,這完全是一種選擇,當你麵臨回不回頭這一選擇關卡時,請想想:

(1)你現在有沒有草可以吃?如果有,這些草能不能吃飽?如果不能吃飽,或目前無草可吃,那麼未來會不會有草可吃?在吃到草之前,你尚能支持多少時間?

(2)這些回頭草本身的草色如何?值不值得去吃?對你真的有何意義?

除了上麵兩點之外,你完全可以暫且不考慮別的問題,如麵子、誌氣等,因為一旦考慮麵子和誌氣,就會使你無法冷靜和客觀地對待自己目前的處境與問題。換句話說,你要考慮的是現實。而不是麵子問題和誌氣問題!

當然,回頭草有時是好,可是吃起來並不那麼令人好受,因為當你吃回頭草時,也許會碰到周圍人們的議論,甚至嘲諷,以至於讓你無法張口、消化不良!這裏,奉勸你一句話:吃你的草,管他如何議論!你隻要認真誠懇地吃,填飽肚子,養肥自己就可以了!何況時間一久,別人也會忘記你是否吃過回頭草,而且當你回頭草吃得自己身強體壯,並且對他人大有幫助時,別人還會佩服你——果然是一匹好馬!

人各有性,當然人也各有其誌,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觀與處世之道,我們不可苛求每個人都得去吃回頭草,但在麵對殘酷的現實對,我們要勸說一句:餓死的好馬,就隻能算是一匹死馬,而非一匹好馬了!

想得開才會過得好

心胸狹窄的人不會快樂。心胸狹窄的最簡單的定義是太過分地專注於個人的利益,而容不下別人的利益。

波爾赫特是一位著名的話劇演員,從年輕時起,她在世界戲劇舞台上活躍了50年之久。但當她71歲在巴黎時,卻突然發現自己破產了。更糟糕的是,她在乘船橫渡大西洋時,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部傷勢很嚴重,而且引發了靜脈炎。

給她治病的醫生認為,必須把腿截去才能使她轉危為安。可是,醫生遲遲不敢把這個可怕的決定告訴波爾赫特,怕她忍受不了這個打擊。

可事實證明,這位醫生想錯了。當他最後不得不把這個消息說出來時,波爾赫特注視著他,平靜地說:“既然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就這麼辦吧。”

手術那天,波爾赫特高聲朗誦著戲裏的一段台詞,毫無悲傷的神色。有人問她是否在安慰自己,她的回答是:“不。我是在安慰醫生和護士。他們太辛苦了。”

後來,波爾赫特繼續頑強地在世界各地演出,又在舞台上工作了7年。

阿根廷著名的高爾夫球手溫森德有一次贏了一場比賽後,得到一筆可觀的獎金。他拿到支票後,微笑著走出記者的重圍,準備開車回俱樂部。

這時候,有一位年輕的女子向他走來。她向溫森德表示祝賀後,又說自己可憐的孩子病得很重,如果拿不出那筆昂貴的醫療費,孩子就可能死掉。

她的講述把這位球星深深地打動了,溫森德二話沒說,掏出筆在剛剛贏得的支票上飛快地簽了名,然後塞給那個女子。他說:“這是我參加比賽的獎金。祝可憐的孩子走運!”

過了幾天,溫森德正在一家高爾夫球俱樂部進午餐時,一位職業高爾夫球聯合會的管理人員走過來,問他是否曾碰到過一個自稱孩子病得很重的女子,並且給了她一張支票。

溫森德點了點頭,感到很奇怪。那個人對他說:“這是停車場的服務生告訴我的。不過,那個年輕女人是個騙子,她根本就沒有結婚,更不可能有什麼病得很重的孩子!我的朋友,你讓人給騙了!——對你來說這一定是個壞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