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吃虧是福。這種吃虧,其實就是一種寬容的智慧。以一種博大的胸懷和真誠的態度寬容別人,就等於送給了自己一份神奇的禮物。
在美國一個市場裏,有個中國婦人的攤位生意特別好,引起其他攤販的嫉妒,大家常有意無意地把垃圾掃到她的店門口。
這個中國婦人隻是寬厚地笑笑,不予計較,反而把垃圾都清掃到自己的角落。旁邊賣菜的墨西哥婦人觀察了她好幾天,忍不住問道:“大家都把垃圾掃到你這裏來,你為什麼不生氣?”
中國婦人笑著說:“在我們國家,過年的時候,都會把垃圾往家裏掃,垃圾越多就代表會賺很多的錢。現在每天都有人送錢到我這裏,我怎麼舍得拒絕呢?你看我的生意不是越來越好嗎?”
從此以後,那些垃圾就不再出現了。
寬容不是遷就,也不是軟弱,而是一種充滿智慧的處世之道。中國婦人用寬容寬恕了別人,也為自己創造了一個融洽的人際環境,這種化詛咒為祝福的智慧確實令人驚歎。
以一種博大的胸懷和真誠的態度寬容別人,就等於送給了自己一份神奇的禮物。任何擔心這樣做會引起混亂或被認為是示弱行為或怕丟麵子的想法都是不正確的,幾乎所有這樣的擔心都是多餘的,沒來理由的。
清朝時期,宰相張廷玉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毗鄰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生了爭執。
張老夫人便修書傳至北京,要張宰相出麵幹預。這位宰相到底見識不凡,看罷來信,立即作詩勸導老夫人:“千裏家書隻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母見書明理。立即把牆主動退後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牆讓後三尺。
這樣,張葉兩家的院牆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張廷玉失去的是祖傳的幾分宅基地,換來的卻是鄰裏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俗話說:吃虧是福。這種吃虧,其實就是一種寬容的智慧。因為上天是公平的,你在這裏失去的東西,它會在那裏給你加倍的回報。
寬容冒犯自己的人
一個人冒犯你或許會有某種值得同情的原因,要珍惜冒犯你的人身上的善心。這樣才能互相諒解,化解矛盾。
“我從未遇見過一個我不喜歡的人。”威爾·羅吉士說。這位幽默大師能說出這麼一句話,大概是因為很少有不喜歡他的人。羅吉士年輕時有過這樣一件事,可為憑證。
1898年冬天,羅吉士繼承了一個牧場。有一天,他養的一頭牛,因衝破附近農家的籬笆去齧食嫩玉米,被農夫殺死了。按照牧場規矩,農夫應該通知羅吉士,說明原因。但農夫沒這樣做。羅吉±發現了這件事,非常生氣,便叫一名傭工陪他騎馬去和農夫論理。
他們半路上遇到寒流,人身上馬身上都掛滿冰霜,兩人差點凍僵了。抵達木屋的時候,農夫不在家。農夫的妻子熱情地邀請兩位客人進去烤火,等她丈夫回來。羅吉士在烤火時,看見那女人消瘦憔悴,也發現5個躲在桌椅後麵對他窺探的孩子瘦得像猴兒。
農夫回來了,妻子告訴他羅吉士和傭工是冒著狂風嚴寒來的。羅吉士剛要開口跟農夫論理,忽然決定不說了。他伸出了手。農夫不曉得羅吉士的來意,便和他握手,留他們吃晚飯。“二位隻好吃些豆子,”他抱歉地說,“因為剛剛在宰牛,忽然起了風,沒能宰好。”
盛情難卻,兩人便留下了。
在吃飯的時候,傭工一直等待羅吉士開口講起殺牛的事,但是羅吉士隻跟這家人說說笑笑,看著孩子一聽說從明天起幾個星期都有牛肉吃,便高興得眼睛發亮。
飯後,朔風仍在怒號,主人夫婦一再要求兩位客人住下。兩人於是又在那裏過夜。
第二天早上,兩人喝了黑咖啡,吃了熱豆子和麵包,肚子飽飽地上路了。羅吉士對此行的來意依然閉口不提。傭工就責備他:“我還以為你為了那頭牛大興問罪之師呢。”
羅吉士半晌不作聲,然後回答:“我本來有這個念頭,但是我後來又盤算了一下。你知道嗎,我實際上並未白白失掉一頭牛。我換到了一點人情味。世界上的牛何止千萬,人情味卻稀罕。”
一個人冒犯你或許會有某種值得同情的原因,羅吉土麵對善良的農夫和他的妻子,徹底原諒了他們。在牛與人情味之間,羅吉士更珍視後者。
寬容對手的侮辱
高僧之高在於懂得忍讓。學會忍讓,也許我們也能成為“高僧”。
古時候,有位高僧武藝超群,無人能比。一天,他的寺廟來了一位西域和尚,這個和尚是耳聞高僧之名前來比武分高低的。打了幾十個回合後,西域和尚眼看就要敗下陣來,卻仍舊在不服氣地拚命。正在這時,西域和尚一不小心被身後的大石絆倒,此時高僧隻需輕輕一掌就可以置他於死地。然而高僧卻合閉雙手,口中默念:“善哉!善哉!”
西域和尚跳起來後,不但不知悔改,反而在高僧的臉上吐了口唾沫。高僧不但不生氣,反而神態自若地說:“師兄若不服,我們明日再打。”西域和尚糊塗了,他原以為高僧受辱後非要了他的小命不可!
但另一場戰鬥再也不會開始了,因為那個西域和尚從此做了高僧的徒弟。他想從高僧這裏學到比武藝更高深的東西:心態平和,懂得忍讓。
唐書中有“唾麵自於”的記載;佛家有“忍辱”的義舉;耶穌有“人打了我的左臉,再以右臉相迎於他”的告誡。
能容納天地,是聖人的氣象;能容納天下,是領袖的氣象。不論來者是敵是友,是智是愚,我們都該以忍還禮於他!
從對手身上吸取營養
越是睿智的人,越是胸懷寬廣,大度能容。因為他洞明世事、練達人情,看得深、想得開、放得下。
18世紀的法國科學家普魯斯特和貝索勒是一對論敵,他們對關於定比這一定律爭論了長達9年之久,各執一詞,誰也不讓誰。最後的結果,是以普魯斯特勝利而告終,普魯斯特成為了定比這一科學定律的發明者。普魯斯特並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據大功為己有。他真誠地對曾激烈反對過他的論敵貝索勒說:“要不是一次次的質難,我是很難深入地研究這個定比定律的。”同時,他特別向公眾宣告,發現定比定律,貝索勒有一半的功勞。
允許別人的反對,並不計較別人的態度,充分看待別人的長處,並吸收其營養。這種寬容,不僅是胸懷、氣度,也是智慧,就猶如一泓溫情而透明的湖,讓所有一切映在湖麵上,天方雲色、落花流水,都蔚為文章。
幫助誹謗者謀生
狄德羅受人誹謗,不但不動氣而且幫助誹謗者謀生,還向誹謗者指出正確的生活之路,這是何等廣闊的胸懷!他對青年的挽救也可顯示他的機智。
狄德羅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傑出代表。有一次,一位年輕人舉著一份手稿去找狄德羅,他答應給看看並加批注。但那是一本誹謗他的小冊子。第二次,那個青年來找他時,狄德羅驚奇地問道:
“先生,我和您素昧平生,也沒有得罪過您。您能告訴我是什麼動機使您決定讓我生平第一次讀到一部諷刺我的文章嗎?我一般是把此類作品扔進垃圾桶裏去的。”
年輕人回答道:“我沒有飯吃,我是希望您給我幾個錢花,我就不發表它。”
“采取要挾的手段索取錢財的人中,你不是第一人。不過,從您那胡謅之作中,您是可以得到更大利益的。奧爾良公爵的兄弟隱居在聖日內堆埃芙;他是個虔誠教徒,仇恨我。您去把您這諷刺我的作品獻給他,另外再寫首獻詞送去,這樣,您就會獲得一筆資助了。”
“可是,我不認識這位親王,而且我寫獻詞有困難。”
“您坐下吧,我馬上給您寫。”
狄德羅代寫完獻詞給了那個青年人,這人拿著獻詞和誹謗狄德羅的小冊子到了親王那裏,果然得到了二十五路易。
幾天後,那青年回來向狄德羅致謝。狄德羅這時才懇切地建議他選擇一個不那麼下賤的工作。
寬容下屬的工作失誤
你需要追求,你需要理想,你需要功成名就……但是沒有健康,你什麼都不會有。
洛克菲勒是一個極端的工作狂。為了積累公司的財富,他幾乎把所有的心思與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
有一次,公司有一艘滿載石油的石油運輸船要從阿拉斯加海岸運到洛杉礬。當時很多人建議洛克菲勒給運輸船保險。但是考慮到保險需要交三萬美元的保險費,洛克菲勒沒有接受這項開支。可是就在最後一天晚上,美國西海岸受到了一場猛烈的台風襲擊。整個夜晚,洛克菲勒都在辦公室裏聽取有關運輸船狀況的報告。直到第二日,一切安然無恙的時候,他才走出辦公室休息片刻,隨後接著工作。
洛克菲勒石油帝國就是這樣靠著他近乎瘋狂的工作建立起來的。在他的子女眼裏,洛克菲勒簡直就是一個隻知道金錢的怪物。
但是當公司稱霸市場的時候,洛克菲勒的健康狀況也已經極端惡化,整個人形網槁木。終於有一天,他昏厥在辦公室裏。經過一個星期的搶救,他才最終擺脫了死亡的陰影。極端虛弱的身體迫使他不得不在醫院裏繼續呆了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