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區分老婆與情人的真愛(1 / 3)

不要由於一顆流星的隕落,而認為天空所有的星會在同一天掉落下來。

妙齡少女居然愛上了一個有家有室的中年男子。中年男子當然也對少女愛得如火如荼。

一段時間之後,妙齡少女再也無法忍受那種偷偷摸摸見不得天日的情人生活,她要男子與老婆分離,娶她為妻。

“那麼好吧,咱們一同去找我老婆攤牌吧。”

中年男子領著女子來到了自己的家。他的老婆正在那兒洗一堆髒衣服。

“請坐請坐。”當中年男子的老婆明白了妙齡女子的來意,依然笑容可掬,客氣地讓座、上茶。“我完全同意與我的先生離婚,成全你們的感情,”老婆說“隻要你們今後能恩恩愛愛,白頭偕老,也就行了。我呢,也就無所謂了。‘人心去,不可留’,這個道理我是明白的。”

妙齡女子和中年男子一聽,大喜過望,他們為即將到來的幸福欣喜不已。

此時,忽見男子老婆從室內抱出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往床上一堆。兩人惆然,不知她要做什麼。“來來來,姑娘,既然你要接管我的丈夫,那麼,現在讓我向你交個班。”老婆指著床上的一堆東西說,“這是一堆髒衣服和髒襪子,是他前兩天換下來的,我正準備洗。姑娘,今後你給他洗襪子時要注意,他有腳汗,襪子特臭,要用特殊除臭香皂清洗。他的衣服,領口特油膩,洗前要先噴‘衣領淨’才行。”

老婆又從抽屜取出一堆藥。

“他有胃病,飯後喜歡打飽嗝,有時一連打二三十個也不停,因而飯前必須讓他吃這種藥。”老婆指著另一種藥說:“他的腸道也有毛病。幾乎每夜兩點左右就開始拉肚子,如果不吃這種黃色的藥片,他就會一直拉到天亮……還有,他有過敏性鼻炎,每天淩晨五六點鍾,噴嚏、鼻涕一齊來,因而除了給他吃這種藥外,還要在他枕頭邊多放幾條擦鼻涕的毛巾……還有,他的口腔有潰瘍,如果……”

“夠了!夠了!”沒等中年男子的老婆說完,妙齡女子便站了起來,主動告辭了。

是的,她怎麼也想不到,在她眼中風流倜儻、一表人才的中年男子,這個自己朝思夜想欲據為己有的優秀男人,居然有如此多的令人無法容忍的毛病!她夢中的情人,瞬間在她的心目中失去了光彩。而中年男子呢,愣在房中半天沒回過神兒來。是呀,平日,他隻知道妻子是個忙忙碌碌毫無情趣的“管家婆”,哪裏知道,自己白日的風流倜儻,全是妻子“管”出來的呢。

為什麼心態決定命運

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比其他的人更成功,賺更多的錢,擁有不錯的工作、良好的人際關係、健康的身體,整天快快樂樂,擁有高品質的人生,似乎他們的生活就是比別人過得好,而許多人忙忙碌碌地勞作卻隻能維持生計。人與人之間並沒有多大的區別,為什麼有許多人能夠獲得成功,能夠克服萬難去建功立業,有些人卻不行?

不少心理學專家發現,這個秘密就是人的“心態”。一位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偉人說;“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大概是40年前,南非某貧窮的鄉村裏,住了兄弟兩入。他們受不了窮困的環境,便決定離開家鄉,到外麵去謀求發展。大哥好像幸運些,被奴隸主賣到了富庶的舊金山,弟弟卻被賣到很窮困的菲律賓。

40年後,兄弟倆又幸運地聚在一起。今日的他們,已今非昔比了。做哥哥的,當了舊金山的僑領,擁有兩間餐館,兩間洗衣店和一間雜貨鋪,而且子孫滿堂,有些承繼衣缽,有些成為傑出的工程師或電腦工程師等。

弟弟呢?居然成了一位享譽世界的銀行家,擁有東南亞相當分量的山林、橡膠園和銀行。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他們都成功了。但為什麼兄弟兩人在事業上的成就,卻有如此的差別呢?

兄弟相聚,不免談談分別以來的遭遇。哥哥說,我們黑人到白人的社會,既然沒有什麼特別的才幹,惟有用一雙手煮飯給白人吃,為他們洗衣服。總之,白人不肯做的工作,我們黑人統統頂上了,生活是沒有問題的,但事業卻不敢奢望了。例如我的子孫,書雖然讀得不少,也不敢妄想,隻有安分守己地去擔當一些中層的技術性工作來謀生。至於要進入上層的白人社會,相信很難辦到。

看見弟弟這般成功,做哥哥的,不免羨慕弟弟的幸福。弟弟卻說:“幸運是沒有的。初來菲律賓的時候,擔任些低賤的工作,但發現當地的人有些是比較愚蠢和懶惰的,於是便接下他們放棄的事業,慢慢地不斷收購和擴張,生意便逐漸做大了。”

以上是真實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影響我們人生的絕不僅僅是環境,心態控製了個人的行動和思想。同時,心態也決定了自己的視野、事業和成就。

有兩位年屆70歲的老太太,一位認為到了這個年紀可算是人生的盡頭,於是便開始料理後事;另一位卻認為一個人能做什麼事不在於年齡的大小,而在於有什麼樣的想法。於是,她在70歲高齡之際開始學習登山,其中幾座還是世界上有名的山。就在最近還以95歲高齡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齡最高的紀錄。她就是著名的胡達·克魯斯老太太。

70歲開始學習登山,這乃是一大奇跡。但奇跡是人創造出來的。成功人士的首要標誌,是他思考問題的心態。一個人如果是實行積極思維、喜歡接受挑戰和應對麻煩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胡達e克魯斯老太太的壯舉正驗證了這一點。

一個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態度了。成功人士與失敗者之間的差別是:成功人士始終用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支配和控製自己的人生。失敗者則剛好相反,他們的人生受過去的種種失敗與疑慮所引導和支配。

有些入總喜歡說,他們現在的境況是別人造成的。這些人常說他們的想法無法改變。但是,說到底,如何看待人生、把握人生由我們自己決定。

一天一個希望

常言道,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沒有翻不過的山,也沒有趟不過的河。隻是因為不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多了,世上才有了“困難”這個詞語。

1862年9月,美國總統林肯發表了將於次年1月1日生效的《解放黑奴宣言》。在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一位記者去采訪林肯。他問:“據我所知,上兩屆總統都曾想過廢除黑奴製,《宣言》也早在他們那時就起草好了。可是他們都沒有簽署它。他們是不是想把這一偉業留給您去成就英名?”林肯回答:“可能吧。不過,如果他們知道拿起筆需要的僅是一點勇氣,我想他們一定非常懊喪。”林肯說完匆匆走了,記者一直沒弄明白林肯這番話的含義。

直到1914年林肯去世50年後,記者才在林肯留下的一封信裏找到了答案。在這封信裏,林肯講述了自己的幼年時的一件事:“我父親以較低的價格買下了西雅圖的一處農場,地上有很多石頭。有一天,母親建議把石頭搬走。父親說,如果可以搬走的話,原來的農場主早就搬走了,也不會把地賣給我們了。那些石頭都是一座座小山頭,與大山連著。有一年父親進城買馬,母親帶我們在農場勞動。母親說,讓我們把這些礙事的石頭搬走,好嗎?於是我們開始挖那一塊塊石頭。不長時間就搬走了。因為它們並不是父親想象的小山頭,而是一塊塊孤零零的石塊,隻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們晃動。”

林肯在信的末尾說:有些事人們之所以不去做,隻是他們認為不可能。而許多不可能,隻存在於人的想象之中。

這個故事很有啟迪性。它告訴大家,有的人之所以不去做或做不成某些事,不是因為他沒這個能力,也不是客觀條件限製,而是他內心的自我想象首先限製了他,是他自己打敗了自己。

一些成功學研究大師分析許多人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為天時不利,也不是因為能力不濟,而是因為自我心虛,自己成為自己成功的最大障礙。有的人缺乏自重感,總覺得自己這也不是,那也不行,對自己的身材、容貌不能自我接受,時常在人麵前感到緊張、尷尬,一味地順從他人,事情不成功總覺得自己笨,自我責備,自我嫌棄。有的人缺乏自信心,懷疑自己的能力;有的人缺乏安全感,疑心太重,對他人的各種行動充滿戒備;有的人缺乏勝任感,工作中缺乏擔當征途的氣魄,甘心當配角;也有的人反其道而行之,為掩飾自己的缺點或短處,誇張地表現自己的長處或優點……

這些人們真正的敵人是他們自己。

每個人一生之中,或多或少總會有懷疑自己,或自覺不如人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