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在家,爸爸媽媽不叫她,她絕對起不了床;媽媽要是不做飯,她就不吃飯,隨便在冰箱找點東西充充饑,要是家裏沒有“幹糧”就幹脆不吃;開學不久,學校開了選修課,同學們都很快就自己選上了,可是雨薇問完老師還說要回家去問問爸爸媽媽,說是自己拿不定主意……
看得出來,雨薇有著典型的依賴心理。
看看下麵的表現,你的依賴心理嚴重嗎?
青少年的依賴心理主要表現為:
缺乏信心,總認為個人難以獨立,時常祈求他人的幫助;
處事優柔寡斷,遇事總希望父母或師長為自己作決定;
喜歡和獨立性強的同學交朋友,希望在他們那裏找到依靠和寄托;
學習上,喜歡讓老師給予細心指導,時時提出要求,否則,就沒有著落,茫然不知所措;
在家裏,一切都聽父母擺布,有時甚至連穿什麼衣服都沒有自己的主張和看法;
……
如果依賴心理長期存在,得不到及時糾正,就有可能形成依賴型人格障礙。這種人格障礙一旦形成,就會使你時時處處處於被動、依賴、消極、等待的境遇中。當生活和工作需要你獨立完成某件事情時,你會感到很吃力、缺乏安全感,有時還會感到恐懼、焦慮、擔心等。長期下去可能會有患抑鬱症等心理疾病的可能。
隻有有了足夠的獨立思考、獨立行動、增長能力、增長經驗的機會,孩子的獨立性才能正常建立和發展。
這樣做可以把自己的依賴心理徹底清除:
先弄清依賴心理會給你帶來什麼危害吧,這樣會給你足夠的動力革除它。
自己能幹的事情盡量去幹。比如,在家時讓鬧鍾叫醒自己、自己洗內衣、自己收拾房間、幫爸爸媽媽采購、洗碗等,不要什麼都指望爸爸媽媽。
多向獨立性強的同學學習,不要什麼事情都指望別人。
樹立信心和勇氣,遇到問題要作出自己的選擇和判斷,加強自主性和創造性,學會獨立地思考問題。
自己決定有益的業餘愛好,自己安排和製定學習計劃等,由依賴轉變為自主。
七、走出一個人的城堡
於晨有一個充滿陽光的名字,可是他的心裏並沒有充滿陽光。
於晨是班裏的“獨行俠”,他總是一個人來來往往,看上去酷酷的,其實他的心裏很苦悶。
在家的時候,於晨覺得和爸爸媽媽沒有什麼共同語言,懶得說話;在學校,於晨也不知道該和誰交往,他喜歡一個人待著,又忍不住感到一陣陣寂寞和空虛。
於晨的表情很少有大的變化,他從來不會像其他男孩子一樣,拍著桌子大笑,或者做個鬼臉逗逗同桌。
於晨仿佛就是在他的城堡裏生活著,城門緊閉,外麵的人隻覺得神秘,不可探知。
於晨是一個孤獨甚至有些孤僻的孩子。在青少年中,有一部分孩子是像於晨一樣存在心理上的孤僻的,隻是具體表現有所不同。有人對這類孩子進行了觀察,得出他們的一些共同特征是:性格上比較內向,自信心不夠;不善於與人交往,遇事往往悶在心裏,極少與人商量;平時寡言少語,說話聲音不大或者容易結結巴巴;往往很自卑,對生活的態度比較悲觀;不願意和老師、家長交流,朋友很少……
心理學家們說,青少年產生孤僻心理的原因很複雜,在這裏我們列出比較典型的一些,供你參考參考吧:
進入青春期以後,你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不斷增長,不願盲目聽從家長和老師的話,力圖擺脫對成人的依賴,從而造成一種“閉鎖心理”,使得你與爸爸媽媽和老師的交流越來越少;
自卑、羞怯心理是你不能與同齡人正常交流的最大敵人,比如,擔心自己的某些生理上的變化或缺陷被人恥笑,於是把自己封鎖起來,不讓人看到自己內心的秘密;
有一部分孩子存在自滿、自傲的心理,不屑於與同齡人交流,從而缺少同齡朋友;
青春期到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成熟使我們對異性更加敏感,有人會覺得這種敏感很不好,怕別人知道,怕與異性交往,從而變得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