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百多年來,國外興起了一門新的學科:休閑學。這門學科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研究怎樣玩兒。究竟該怎麼玩兒呢?有的同學整天玩兒,玩兒得昏天暗地一塌糊塗,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甚至影響了身體的健康,當然是不可取的。可是像這位同學一樣,不敢玩兒,不會玩兒,顯然也是不好的。玩兒本身沒有過錯,要會玩兒卻還真是一門學問呢。
現在的中學生競爭激烈,學習壓力大。有很多孩子在父母的期望下,自己給自己提了很高的要求,加了很大的壓力。在壓力的束縛之下,孩子們逐漸形成了一種隻有學習才能讓自己心安理得、才能踏實的觀念,而玩兒卻成了一種和學習相抵觸和衝突的東西,成了一種“過錯”、一種“罪惡”。這種整日埋頭學習的做法反而會讓孩子學“迂”了,影響了學習的效率和孩子的全麵發展。
你可以既玩得好又學得好:
有這種想法的同學,首先要破除“玩兒是一種過錯”的觀念,把“玩兒”看成是生活的一個必然組成部分,是人的自然需要。同時,逐漸學會合理安排學習和娛樂的時間,你會發現,生活慢慢變得豐富多彩了。
建議你多參加一些同學之間的活動,仔細觀察觀察其他學習好的同學是怎麼安排時間的。一方麵當你看到他們也在玩兒,會解除心裏的重負;另一方麵可以看到,大玩家也可以是學習上的尖子嘛。
可以做一個簡單的表單,想想玩兒的好處。再想想生活中的實例,尤其是那些玩兒得好也學得好的同學的經驗,來驗證一下自己所列出來的好處是不是真的可靠。
可以觀察一個自己比較欣賞的同學或其他人——他的學習工作很出色,但也是一個會休息、會玩兒的人,並和他(她)交流一下經驗和心得。多想想他在玩兒的同時也在學習、工作上做得很出色,甚至可以想想他(她)受到的表揚。這也會讓你想到玩兒並不是導致人消極、平庸的直接原因。
學會進行自我激勵,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我玩兒了,得到了放鬆,這樣我在下一輪的學習中會有更好的狀態啦。
如果能得到家長、老師的支持就更好了。比如他們鼓勵你到大自然中去換換心情,比如在你踢足球、畫漫畫時給你適當的表揚,這些肯定和支持都會幫助你在頭腦中建立新的學習、娛樂和快樂的關係。
此外,你還可以嚐試一下,先不要擔心自己玩兒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在完成正常學習任務的情況下,在課餘時間好好玩兒一陣,看看學習成績是像你以前想的那樣一落千丈了,還是因為自己合理安排了時間、得到了放鬆、同時又更珍惜正規學習時間而提高了效率。
十二、小心“網絡綜合症”
正在念初三的博威迷上了上網,除了上網,一切都變得沒勁。在學校上課的時候,他的腦海裏浮現的都是一“網”情深,一放學他就覺得十分解脫,腳一踏進家門就立即坐到電腦麵前開始了網上漫遊。
在網上聊天的時候,他的屁股總是像塗了萬能膠似的粘在凳子上一動不動;當偶爾想起自己是不是該吃飯時,都是以沒有時間為由拒絕了肚子的要求,所以常常想起自己還沒吃晚飯時實際上是連午飯都還沒吃。
青少年容易迷戀網絡,這與青少年的一些心理特點有關:青少年往往好奇心強,總希望接觸到新奇鮮活的事物和快捷的信息,而網絡信息量大,虛擬的世界為青少年提供了太多精彩的東西,圖片、動畫、交友、遊戲……一切都充滿了誘惑,還有一些色情或暴力的東西,如果青少年不加辨別、缺乏自控,很容易沉湎其中不能自拔;有些青少年性格比較孤僻,在現實中缺乏良好的人際關係,缺乏友情和親情的關愛,就會轉而向網絡求助,填補心理空間……通常說來,氣質類型為抑鬱質的人、性格比較孤僻的人、社交上存在一定障礙的人,以及有狂躁傾向的人比較容易迷戀網絡,形成“網絡綜合症”。
跟網絡做個普通朋友吧:
增強心理控製力,控製自己的上網時間。上網時先做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比如查找資料等,不要一上網就不可收拾啦。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連續上網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兩個小時。
多參加健康的集體活動,把課餘活動安排得豐富一些,不要留出太多空閑時間;同時和大家建立良好的關係,情感上感到健康充實,以免感到空虛,總是跑到網絡上打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