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讓你的交往更輕鬆(4)(2 / 3)

對友情不要過於理想化,完全排斥功利性因素;也不能隻是為了“利用價值”去找朋友。人際交往的互惠互利完全符合社會的道德規範,人們進行交往的最基本動機也就是為了能從交往對象那裏滿足或物質或情感上的需求,所以,完全排斥功利性的友情是不存在的,不必強求完全沒有任何功利色彩的友情。但是,如果你在交朋友的時候,完全是為了對方能夠給自己什麼,而極少去考慮自己的付出,會最終陷入空虛,也會最終失去朋友。

尊重朋友的個人習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朋友之間應該“求同存異”。比如在秋玉的事例中,曉雨提出她不喜歡被人拉著,這就是她的個人習慣,秋玉不必覺得曉雨提出意見就是在否定她們的友情。不過秋玉也可以給曉雨講講自己愛扶住或拉住別人的習慣,兩個人可以通過交流協調一下。

給朋友充足的空間。心理學家曾經通過實驗得出,人與人之間存在一定的空間效應,隻有給予對方一定的自我空間,才會保持雙方心理上的穩定和平衡。進入青春期以後,你的獨立意識和個人意識增強,對個人空間也有了更多的要求。所以,這時朋友之間不像以前那樣總在一起是正常的。朋友之間黏得太緊也不見得很好噢,彼此一定要留出一些自我空間。

十五、以利相交的朋友

明輝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對於同學之間的交往他也有著很強的原則性。他喜歡的是那種平淡之中見真情的朋友,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他特別討厭那些見風使舵的人,一旦覺得你有利用價值就與你走得特別近,而完事了就疏遠你仿佛是陌路人一般;還有一些人,戴著“有色眼鏡”看人,他們在決定和你交往之前,得先看看你的家庭背景好不好,是不是很有錢明輝心裏是清楚的,這些因為利益而站在一塊的人,一到危急時刻,他們就會如同瓦片一般不堪一擊。

中學階段正是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時候,與什麼樣的人交往往往會影響到一個人今後的發展。俗話說:“好友如書,一本好書可以把你帶進天堂,一本壞書可以把你引入地獄。”也有一首歌唱道:“千裏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青少年正確地結朋交友是有益和必要的。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朋友還是有選擇的好。一般來說,真正的好友之間符合以下幾個特點:

朋友之間會相互鼓勵。記住互勵不是慫恿,慫恿的結果隻能使友情變質,讓一對好朋友變成狼狽為奸的一丘之貉。朋友之間同道而行,一方落後就要及時打氣加油,讓他跟上,繼續並肩而行。

朋友之間會相互尊敬。記住互敬不要敬在口頭,而要敬在心裏。朋友有長處,你不用大聲宣揚。有時,你的宣揚朋友可能受不了。你的宣揚聲會使他陷於尷尬的境地,讓他手足無措,臉上掛什麼表情都不好,這不是讓朋友尷尬嗎?互敬不在一時,而在一生。互敬也不在言辭,而在互學的行動中。

究竟該怎樣和朋友交往呢?

認真地對待朋友這個大問題:

不交“玩”友和酒肉朋友。這些人隻會在一起吃喝玩樂,不幹正經事。這種情況在一些男同學中屢見不鮮。這樣的交友,不僅不能增進友誼,反而會因一時利益的得失彼此反目成仇。古人雲,“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不失為至理名言。結交這樣的朋友,隻能使自己終日渾渾噩噩、醉生夢死,浪費錢財事小,荒廢學業,損失就慘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