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七部微電影包含了青春、愛情、科幻、懸疑、都市、黑色幽默等多種題材,從不同角度來講述關於“成長與勇氣”的故事;由專業團隊編寫劇本、負責製作,並運用高清拍攝手段,時長皆在30 分鍾左右,最後通過網絡與院線雙通道發行。
影視界專業力量的加入,使源自草根階層的“微視頻”又具備了專業化的高端氣質。“微電影”日漸呈現蓬勃之勢。從薑文執導的《看球記》(2011年)到範冰冰主演的《不跟隨》(2011年),精良的製作團隊與一線明星合作,作品一經上映便會在微博和視頻網站上掀起點擊熱潮。
專業化的製作使“微視頻”的質量得到迅速提升,點擊率也就隨之增長,其版權也便顯現出商業價值,使多方利益寄托其上。從製作到播映,各方力量在“微視頻”的價值鏈條中整合重組,共同締造著微視頻的“黃金時代”熱潮。在網絡視頻廣告主流化的趨勢下,預計網絡視頻市場將在未來幾年實現飛躍式增長,整體市場規模(主要包括網絡視頻廣告和其他增值服務)有望於2014年接近200億元。[6]
但是,客觀地講,微視頻的發展景況還遠不及微博。究其原因,無非兩點:
其一,是質量問題。
由於微視頻門檻低,所以必然魚龍混雜。隨著市場行情越來越熱,一些格調低俗、充斥暴力、渲染色情的微視頻逐漸湧現於網絡,產生了嚴重的負麵影響。盡管各製作方和播映平台也有自己的審片製度,但為了吸引觀眾眼球、賺取點擊率,依然存在碰觸底線的行為。而且微視頻在新媒體播映平台的免費播映,使之很快就被各種商業內容所緊緊包裹,其內容質量必然受到很大影響。
其二,是盈利問題。
微視頻在產量猛增的同時,實現盈利的相對較少。就微電影而言,目前除了常規的廣告植入和讚助商鳴謝以外,也基本沒有其他的廣告模式。微視頻受到青睞,依靠的是其受眾的廣泛性;衡量標準就是網絡點擊率。因此,“微視頻”作品要在競爭中取勝並實現盈利,就必須依賴專業化的營銷宣傳。這是“微視頻”熱潮下亟待完善的又一重要環節。
在提升微視頻質量方麵,國家廣電總局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於2012年7月9日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的通知》,要求: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按照“誰辦網誰負責”的原則,對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一律先審後播;行業協會要組織開展行業自律。
此項規定發布後,各播映平台均表示將加強審片力度。其實,各視頻網站對上線的視頻作品,早已執行審片製度,紛紛建立各自係統的審查體係,以人工審核的方式,鑒別視頻內容是否有違國家法規。
例如,優酷網大約在2009年成立了相關審查小組,約百餘人。優酷網總編輯朱向陽介紹說,優酷的自製節目在選題階段就有選題審查委員會,在選題上就開始把關,節目成篇後也會轉到審查委員會、內容審查小組進行審看,通過後才能發布。
土豆網旗下也有專門的安檢部門。他們的工作職責就是逐一查看網站裏的內容,遇到有違國家法規內容的視頻做刪除處理。不過,有內部員工直言,若是遇到似是而非的視頻,他們並不會進行特別處理。
在對待視頻作品上,視頻網站和電視台的態度存在很大不同。以電視台為例,審片小組除了把控節目整體方向,還會對音畫同步、人物衣著裸露鏡頭、字幕、聲音平衡等諸多細節進行監察。然而,視頻網站的監管僅僅是對大方向的把控而已,不可能做到那麼細致。
中央電視台副台長高峰表示:“微電影對電影文化的普及和提高起著很大的作用,所以很值得人們一起來支持微電影。……其次,作為新生事物和形式,微電影目前還比較混亂,急需出台一些規範。畢竟,微電影和DV是不一樣的,微電影還是要講究電影的那種美感和藝術氣息。”[7]
合潤傳媒公司董事長王倩認為,微電影之所以稱為電影,一定要以電影般的專業和精良製作來界定。“我認為首先應當樹立起一個精而不濫的行業標準。……從產業的長遠發展來看,像時長、成本、製作步驟等標準是一定要先期確立下來的。”
許多專家表示:“除了呼籲政府部門的監管,還需要提倡行業自律。”製作弘揚主流文化的作品是業內所有成員應當達成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