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心係人民武裝的王德華書記(1 / 3)

耿玉臣

作為一名老同誌,我在獨山子工作、生活了近30年,人生能有幾個30年?30年來,獨山子這片熱土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曾經把青春奉獻給部隊、奉獻給人民武裝工作的我,不由得想起了在獨山子礦區人民武裝部工作的歲月,想起了獨山子礦區黨委書記兼人武部第一政委王德華關心武裝工作的往事。

作為中國石油較早成立的人民武裝機構,獨山子區人民武裝部伴隨著獨山子石化事業發展的曆史,走過了半個世紀的曆程。如今的區人民武裝部勵精圖治,民兵預備役建設不斷取得新的成績。區人民武裝工作的發展,是曆任區黨委、區政府和曆任領導關心分不開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有幸在獨山子礦區人武部任政委,10年的人武工作,使我和部長惠景民都與王德華書記結下了深厚的友誼。10年中,更是感受到當時的礦區黨委書記王德華兼人武部第一政委關心支持人民武裝工作的點點滴滴,雖然已經過去了十幾年,王書記早已退休,當時他多次親臨武裝部,為解決武裝部軍事訓練、生活、辦公場所的情況至今曆曆在目,記憶猶新。

1985年初,正值隆冬,上級的一紙命令,我從北疆軍區政治部調到獨山子礦區人武部任政委。作為一名軍人,服從命令是天職,交接完工作,我立即乘車從烏蘇趕到了獨山子。下車後,寒風直往領口吹來,凍得人直打戰。我顧不上寒冷,盡快趕到王書記的辦公室向他報到。初次與王書記見麵,他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值壯年的王書記,個子不高,兩眼炯炯有神,一口陝西話,說出來擲地有聲:“來了就安心工作,黨委堅決支持你們的工作,有什麼困難盡管來找我。”一席話說得我心裏暖洋洋的,從王書記的辦公室出來,覺得天氣也不冷了。

我剛到礦區武裝部時,武裝部的辦公地址設在煉油廠斜對麵(現通訊公司老站),一幢老式的蘇聯木地板平房,一分為二,人武部、通訊站各占一半。人武部的幹部戰士十多人擠在七八間房子辦公,每間辦公室均在10平方米以內,兩張桌子一放,人轉向都困難。院子坑坑窪窪,民兵訓練隻能找場地或拉到戈壁灘進行訓練。當時,礦區各單位的辦公場所大抵如此。那時,人武部屬軍隊編製,除了辦公場所由地方提供外,其餘有關編製、人員調動、後勤保障等全部由軍隊負責。

1986年春,部隊百萬大裁軍,根據中央5號文件要求,全國縣、市(區)人民武裝部全部劃歸地方編製。人武部移交地方後,人武部幹部戰士也隨之集體轉業,成為地方的幹部職工。人武部的編製、人員調動、工資福利等交由地方負責。經過幾個月的籌備,當年8月29日,在現煉油廠二樓會議室舉行了人武部劃歸地方移交會議,在軍地雙方移交簽字儀式上,王書記說:“中央決定人武部劃歸地方建製,作為地方黨委,黨管武裝,一定要落實到位,礦區各單位要繼續大力支持人武部的工作,盡量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王書記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說起王書記給武裝部解決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舉不勝舉。這裏我隻列舉幾件事,足以說明問題。

一件事是,人武部的解放牌汽車安排在廠裏值班,彌補了武裝部的經費不足。當時人武部沒有其他經費來源,上級工作組、友鄰部隊來武裝部檢查或交流工作,隻能是我們大夥湊錢吃飯,還有我們自己整理庫房、整理彈藥,每天辛辛苦苦還要自己掏錢在飯館吃加班飯。部領導就想能不能讓武裝部的車在廠裏值班掙點錢補貼生活,我們把情況彙報給王書記後,王書記立即打電話找來當時的運輸科科長郭仲長,很快落實了汽車在煉油廠值班的事情。這樣以來,經費就多了,一部分經費可以改善武裝部小灶的生活,幹部職工的夥食就好多了,上級再來人也可以領到外麵的飯館招待一下,極大地改善了武裝部的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