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在恢複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製度後,1982年2月,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克拉瑪依市為設區的市,下設克拉瑪依、獨山子、白堿灘、烏爾禾四個區。獨山子區立即開展區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工作和召開區人民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
6月22日,獨山子區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選出了區第六屆人大常委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人大常委會主任楊誌中、副主任楊萬明、吐拉甫·巴拉提;選出了區長司馬義·托乎提、副區長司馬義·買提尼牙孜、曹月輝;選出了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高友明、區人民法院院長楊耀順。
在區人代會召開後,克拉瑪依市人民代表大會遲遲未能召開,上下兩級政權不接軌,政府、法院、檢察院人員、機構仍為原狀,沒有明確。
區人大常委會從煉油廠調配了兩名幹部做辦公室工作。到1992年底,政府才明確設辦公室、財政科、計統科、勞動人事科、民政科、文教衛生科。
區人代會召開後,區人大、區政府掛出了牌子,開展了工作,局麵逐步打開。獨山子的各項社會事業繼續發展。隨著獨庫公路竣工通車,1983年11月,獨庫公路獨山子養路段建立。1984年1月,獨山子稅務局改為獨山子稅務分局,下設二股二所,保險公司獨山子辦事處成立,保險業務也逐步發展。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鼓舞下,改革開放,發展經濟,形勢喜人。這一屆政府班子開始有了發展地方工業的思考和打算。邁出的第一步,由財政科副科長劉登璽負責,從四川重慶市供銷社引進再生膠生產防水卷材、黏結劑、嵌縫膏新工藝。這一項目獲得克拉瑪依市、自治區經委批準,並給予了大力支持。在煉油廠的支援幫助下,利用糧食局原麵粉廠廠房和一棟倉庫,建起了獨山子卷材廠。從1983年11月開始安裝建設,次年6月建成投產,隻用了8個月時間。設計生產能力年產再生膠油氈3000噸,黏結劑、嵌縫膏2000噸。當年生產出的產品發到四川重慶銷售,市場銷路廣闊。但因原工藝不成熟,黏結劑技術不過關,自己又無技術力量,資金困難,幾經周折,在難以為繼的情況下,1989年9月,市政府決定由克拉瑪依工貿公司和石油局運輸處接管卷材廠,實行兩家聯營,1990年10月恢複生產,改為生產再生膠及再生膠配件。後改稱獨山子三興橡膠廠,成了一家股份製企業。
政府在辦卷材廠失誤遭受挫折後,並沒有停步不前,而是增設了地方工業辦公室,配備了人員,抓地方工業的發展和管理。又先後辦起了幾個小廠、小企業。利用原駐獨山子汽車營的營房,自力更生,辦起了物資站;在準南市場開設了汽車配件服務部。後來在煉油廠裝油台對麵的交通要道建了汽車配件門市部,還辦起了汽車修理廠;同駐巴音溝36145部隊商洽在部隊原來的油氈廠廠房的基礎上,由政府購置設備,負責生產經營,部隊出勞力,聯合辦起了日產200卷的油氈廠。油氈廠後來遷到了獨山子。鑒於電影院電影放映蕭條,為彌補虧損,開辟經營新途徑,購進兩台設備,利用電影院舞台後麵的房間辦起了電腦記錄紙廠。煉油廠基建處和建行聯合辦的獨山子磚廠也投入生產。尼勒克林場在獨山子辦起了木材銷售站和木器加工廠。還有個體辦的開關廠、岩棉廠、皮鞋廠等私營小廠。這些廠雖然規模小,條件簡陋,基礎較弱,但地方工業白手起家,全民、集體、個體一齊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1986年8月,占地5000平方米、建築麵積1700平方米、營業用房43套、攤位400個的準南市場開放經營。1988年1月,總麵積2960平方米的昆侖商場開業。1990年1月6日五層郵電大樓開業。這些都標誌著獨山子區市政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開始進入到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1984年9月,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決定,克拉瑪依為自治區直轄不設區的市。成立獨山子鎮人民政府。獨山子鎮黨委與獨山子煉油廠黨委實行一套機構,兩塊牌子,行使獨山子鎮黨委職權,使用煉油廠的編製。這以後,區人大自然消失。獨山子區對外是鎮,對內仍維持區的現狀,機構人員沒變。10月份選出獨山子第七屆人大代表118名,但沒有召開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
1985年2月,獨山子養路段、監理所、瀝青隊、公路運輸市場管理站等單位,由自治區交通廳下放隸屬克拉瑪依市領導,為市屬駐區單位。
根據自治區商業廳、畜牧廳文件,原屬商業局食品公司經營的商辦牧場,移交地方畜牧部門管理,為獨山子國營牧場。當時牧場職工61人(其中退休職工11人,臨時工10人),羊5612隻,馬115匹,牛107頭,駱駝45峰。
從1985年起,獨山子區每年有150萬元城建費由區上安排使用。12月成立區城建科,負責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這些城建費主要用於市政建設,由城建科每年安排項目實施。如綠化、修路、安裝路燈、環衛設施、建公廁等等。還有一些市政工程的建設和改造。過去全由煉油廠辦的事,政府也開始承擔一部分,從而市政公共設施、基礎設施的建設有了長足進步,市容市貌年年有所變化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