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三區革命期間的獨山子(2)(1 / 2)

他們一到獨山子後,采取了以下措施:(1)成立財務科,組織回礦工人開始登記資產;(2)出廣告,請逃散的技術工人速返工作崗位。召集了近40名工人和技術人員;(3)從伊犁招收了100名新工人;(4)組織起了修井車間和采油隊;(5)恢複生產,開始煉製庫存油和重新采油。從1946年元月開始,他們克服各種困難,努力恢複煉油生產,成立了主要生產車間和輔助車間、管理科室等。具體有:獨山子油礦辦公室、財務科、總務科(房產、車馬、生活福利、庫房、夥房等等)、修井采油車間、煉製車間、水泵站、機械修理車間、車工車間、發電站、運輸站、器材庫、成品庫、奎屯牧場、商店、獨山子駐伊寧站、獨山子駐烏蘇站。

除此以外,又成立了區派出所,在住礦警衛部隊的協助下逐步恢複了生產。

1946年秋天,在國民黨反動派的煽動和支持下,卡裏別克和蚓克曼等匪幫企圖在獨山子發動暴動,這對獨山子油礦正常生產帶來極大威脅。三區革命政府按照新形勢的要求,於1947年元月決定成立獨山子油礦軍管會,由民族軍總部直接對獨山子實行軍事管製。並任命哈帕爾漢·夏克洛夫上校兼經理,艾尼瓦爾·沙布阿吉諾夫為副經理,領導全礦的生產。

為了徹底殲滅和肅清土匪,民族軍派第一團來獨山子,經過激烈的戰鬥,於1947年底把土匪趕出了天山北部,保證了獨山子的安全生產。

1948年2月24日,伊犁地區專員公署派提依南阿吉沙比托夫、阿布都力、哈帕爾、烏斯滿諾夫等人來獨山子接管原軍事管製下的人民工商聯合會組織,任命鮑廷闊夫為經理,依明阿洪、阿裏也夫等為副經理。由於鮑廷闊夫排擠本地民族技術工人,依明阿洪對此不滿返回原籍。當時塔城地區專員巴希巴依認為獨山子屬塔城地區管理,提出塔城也應派一名管理人員,遂派克孜爾·葉爾加諾夫為負責技術工人的經理。由於他是外行,在管理方麵起不到作用,過了一個時期又回塔城了。由於鮑廷闊夫排擠技術工人拉攏自己的親屬,1949年被工商聯合會調回,特派海布拉為經理,主持獨山子油礦的全麵工作。

組建技術隊伍恢複生產

1949年,獨山子油礦共有職工196人,冬夏季由於工作需要,還雇臨時工。從1946年至1950年畢業於短期技術工人訓練班的工人隻有兩名,有些技術人員和車間領導甚至是文盲,但他們有實踐經驗,有高度的責任感和開創精神。當時油礦生活待遇實行的是軍隊的待遇,1948年全年發放的工資為405179元,每月每人平均33.764元。

從1949年開始,油礦實行了勞資製度。在各種困難麵前,工人們不講工資多少,生活條件好壞,均獻身於石油工業。例如:以瓦力斯·斯迪克為首的采油工人積極進行技術革新,將39號井、40號井的氣接到20號井,用氣壓采出了20號井的原油。同時為了打撈掉到39號井底的800米鋼絲繩,當時他們沒有提出任何報酬和要求。對技術人員的革命奮鬥精神,油礦領導隨時向原來的伊犁指揮部作了彙報,此後,三區政府領導人阿合買提江·哈斯木兩次親自來礦視察,他對油礦工人的革命幹勁給予了高度評價,並給為恢複20號井作出特殊貢獻的瓦力斯·斯迪克頒發了一級革命金星胸章,給撈出800米鋼絲繩的工人頒發了二級銀質胸章,將他們命名為戰鬥英雄。由於全礦工人和技術人員積極努力,在當時的困難環境中,仍然局部地恢複了油礦生產。

在修井和采油方麵,采油車間技術工人修了一部鐵架和一部木架,使幾口老井投入了生產。(以下是修複的老井)

由於這些井的深度、地層、氣壓、儲油量不同,當時根據各井的具體情況采取了各種不同的采油方法。各井的具體情況如下:39號井的原油是自噴,日產1.6噸(大桶9桶),方法是:每天早上揭開井口讓油自噴兩三個小時,出氣體後再蓋住,這種壓力稱為擠壓。這口井經過數次的修井後不能自噴了,1947年改用抽油機抽油。42號井的采油方法與39號井相同。36號井的油是自噴的,每天揭開井口在15分鍾內產出6桶油,然後放兩三個小時的氣,再蓋上井口,就是說儲備井下氣壓。1948年清洗井內的沙子時,該井發生了高壓氣噴出著火,後被迫停產。37號井的油是自噴,水分多,氣壓高,日產兩桶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