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各相關群體的積極參與,通過培訓擬定出了參與性監測評估指標體係的大框架和分工表格。現在看來,這一產出在某種意義上隻能算是培訓的副產品,其真正收益卻是給通常實施的項目管理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戰:不是將參與式需求評估、參與性項目設計與實際項目的執行、監測評估相分離,而是在項目周期中將參與性提升到最為重要的位置,使參與性結構化,將參與性彌漫於項目活動的整個空間。
陝西省婦女研究會宜川三期項目經過了參與性項目設計後,於2002年9月啟動。這樣一份成文的“項目建議書”是不是為將要參與到項目中的各相關群體所了解、認識?無需回避地說,當然不可能做到,參與式需求評估與項目設計在連接上總會出現斷環現象,而參與式監測評估培訓,恰好為連接這個環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項目背景
為了使宜川三期項目的參與者(各相關群體)了解規劃的內容,更好地理解項目,明確各自的角色分工和職責,同時,也為了規定項目的進展、方向及處理前期評估及設計中可能出現的不足或疏漏,宜川項目官員在吸取了紫陽項目經驗的基礎上,為宜川三期項目在開始前設計了參與式監測評估培訓。我們於2002年8月23日一27日在宜川縣為來自縣、鄉、村、研究會不同項目相關群體的主要代表進行了為期5天的培訓。
培訓的組織者和協作者顯然意識到參與性不能僅存在於需求評估階段,也意識到各相關群體對項目活動了解得越多就越可能更深度地參與到項目中的道理,同時,她/他們也敏感地看到,參與式需求評估結果與最終的項目建議書之間存在的差異及項目設計中難免出現的疏漏。紫陽項目經驗為研究會提供了支持。其實,在宜川一期項目中後期,也進行過一次參與式監測評估培訓,由於產生的參與性評估指標與項目執行前期初步設計的指標有很大區別,也因為本次培訓對項目管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彌補了項目執行中的不少缺乏,所以,它為研究會總結了在項目管理方麵的某些經驗,認為有必要將參與式監測評估培訓安排在項目開始之前,紫陽項目就是這樣設計的。研究會發展組人員也曾圍繞將參與式監測評估培訓放在項目前期、中期、後期哪個階段更合適的問題展開過討論,文本省略了這樣一些討論,但其意義卻是不可低估的。這一討論的結果是發展組達成了將參與式監測評估培訓安排在項目前期效果更好的共識,也明確了在社區發展項目中常常被忽視甚至被排斥的參與性監測評估培訓的必要性和實效性。
接下來,我們可以通過“培訓目標”更好地發現參與性不僅在培訓中,更重要的是在影響未來項目執行中的作用。盡管此次培訓沒有將參與性理念作為培訓的重點,正如報告中所說的“參與培訓的不少人員都接受過參與式的其他培訓”,但透過“參與性監測評估”與通常大量使用的“參與式監測評估”在用字上的區別,就能夠感受到到協作者對參與性的強調,而不隻是對可能體現參與性的方法——參與式的盲目的強調。
因培訓協作者參與了宜川三期項目的需求評估與規劃設計,故對項目背景、思路、內容有所了解。這樣,與項目官員討論後,即初步確認了本期培訓的主要目標:
1.了解三年項目目標、內容;
2.建立參與性監測評估體係和實施方案;
3.促進相關群體的交流;
參與這期培訓的不少人員都接受過參與式的其它培訓,且都經曆了參與式項目設計,故參與式方法未被列在培訓目標之中。當然,這也需要在培訓之初了解“期望或擔憂”之後,根據實際情況再做調整。
盡管協作者認識到培訓者大都參與過參與式的各種培訓,但仍然感到某種擔心。這種擔心,不是來自相關群體對“參與式”的掌握,而是對“參與性”的理解。這一字之差,究竟可能帶來什麼。
因此,協作者在說明目標之後,還感到有些不足,於是又透過“原則”對培訓做進一步的補充:
本培訓的原則是:
1.針對性要強,緊緊圍繞項目內容建立監測評估體係及實施方案;
2.激發參與感,通過廣泛的參與形成各相關群體認同的結果;
3.回應現實問題和困難,將項目執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公開暴露出來,尋求解決的途徑;
4.彰顯項目主體,不僅將項目介紹給縣、鄉和村上的代表,還要將培訓產生的結果在村上一一反饋征詢建議。
為了體現這一原則,我們將敏感地注意培訓過程中表現出的疑問或不解,與項目官員迅速溝通,調動群體智慧,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為此,每天培訓的反饋與次日內容的重新安排也顯得十分必要。
說的簡單一些,這是協作者為了使培訓更有效而根據一般的培訓經驗列出的“條條”。如果深究,還會發現其中還是在努力體現參與性。其大致思路是:將項目內容與各相關群體的需求聯係起來,以利益上的共識為紐帶調動參與感,強化溝通的必要性,最終體現各相關群體的主體性和能動性。顯然,更大的意義是透過參與性監測評估指標體係和分工,使得參與性的理念表達得越來越精致,從而使參與性真正運轉起來。
在文本中,培訓計劃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現的。
根據培訓班的目標和原則,我們製定了培訓計劃
對於理解這次培訓來說,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表格能說明什麼?我們需要更關注實際的培訓過程,更重要的是觀察它是怎樣把參與性推到項目的各個環節中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