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高低不是關鍵,問題是利息和本金都在社區內持續滾動,即使高息,也是為了社區。
·本金有可能在一定時候將撤出放到其它村裏去。
·建議本金就放在兩個村裏,撤出恐怕不好。
·你們的低利息策略可能更容易為群眾接受並區別出和其它貸款機構的差別。
3.健康和醫療基金的問題
·本金撤走之後,利息積累到相當的程度,承包費等都不錯的話,項目的持續性就能延續下去(社區健康基金本來就有1、5萬)。
·貸款額度西南有申請600元/年/戶,實際貸給的有高、低不同的額度,但上限隻到1000元。
——兩村的30萬元貸款是怎樣確定的?
——戶均1000元。當時是經過調查和社區村民討論產生的。
——如果貸款不還怎麼辦?
·有製度:聯保、管委會依法起訴、有一戶不還,將影響整個片都貸不到款。
·社區健康基金沒有實體,也不可能有。群眾集資也不行。
·原來的合作醫療模式是每戶集資、專人管理,但最後沒有成功。
——衛生室個人承包後在防疫等方麵是否能提供無償服務?
——衛生室進藥方麵的擔心(過期、假藥)?藥過期無人用,放在衛生室過期後怎麼辦?村醫承包後,覺得不合算或不賺錢怎麼辦?
·丹鳳項目主要問題是健康基金渠道太窄。
4.社區監督機製的形成?
·監管會(婦女骨幹、村民、村幹部)必須來自不同的層麵。收款、貸款都在場,可以對重要事項張榜公布。監管會是群眾反映問題的一個渠道,需要項目人員給予鼓勵和支持。
·在管理機製中要強調激勵、動力、適應、控製(良性;惡性)、維護等幾個核心的問題。
·監督機製的建立應從充分發揮村民的參與性人手。
5.社區組織的持續性
——項目的撤出到底是以項目的成效為標準還是以時段為標準?
·可持續性有不同的衡量標準,這方麵有持續性,那方麵的需求又來了,很難衡量。
·以社區之間的比較標準評估,高於其它地區的話,即可撤到更貧困的地區去。
·測量指標、評估體係的製定很難。
·項目進入以後,村民更傾向於項目上的社區組織,如果項目撤出後,村民覺得自己的組織走了,和地方組織之間的協調會讓他們覺得很茫然。
·讓管委會成員(婦女骨幹)進入村委會,另一個途徑是政府在項目上直接介入,這樣就不存在撤走時出現的這些問題。
·社區組織和地方組織合而為一要注意的問題,對地方組織的培訓很重要,地方組織的參與也很重要。
這次訪問/訪點工作,對我們和考察者來說都有不少的收獲。在多元聲音的交流中,我們彼此學習、討論,對社會性別與發展、參與式的理解,對具體項目活動的操作原則、管理程序和手法,對反思項目的執行力,對增加自信心,更好地從事項目工作有相當大的幫助。本次訪點/考察的記錄更是一份真實地、有價值的訪點報告,它既凝聚了我們這個團隊、項目中的不同相關群體對社區發展項目的建議性思考,也是我們對農村社區發展項目的一次大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