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從蘇聯向資本主義演變的教訓來看國史研究(1 / 3)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周新城

從彭真的一段話說起

蘇聯解體後不久,1994年1月,我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彭真同誌提出,要認真總結蘇聯向資本主義演變的教訓,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他說:

我在醫院考慮一個問題,即需要好好研究蘇聯的曆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曆史,研究兩國的變化。

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形態,是共產主義的低級階段,是一個變化中的社會。所以,社會主義建設一定要以共產主義為靈魂,為總綱。綱舉目張。我們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共產主義,這是寫進黨章的。抓住這一點,社會主義建設就可以搞得好一些,放棄了這一點,就要演變。蘇聯、東歐都是如此。中國所以還能夠支撐,就在於還沒有放棄這一點。抓住了這一點,就不會“左”右搖擺,即使搖擺也不會太大。放棄了,就不知道搖擺到哪兒去了。蘇東不就是這樣嗎?

進入社會主義怎麼走?蘇聯搞了七十年又變了。中國近半個世紀了。怎麼搞法?毛主席講了一些,我們也講了一些,還沒想清楚。從毛主席開始一直到現在,還沒有綜合起來進行研究。

對此,馬克思沒有講很多,寫《哥達綱領批判》是被迫的,到現在還是個綱領。列寧搞社會主義建設時間很短。我們的《兩論》提出對斯大林的功過要三七開。這是公道的。現在看,我們評論的正確性越來越清楚。蘇聯亂,是從赫魯曉夫開始的。現在搞的,實質上還是赫魯曉夫所主張的那一套,不過是惡性發展罷了。

列寧主義倒不了,斯大林七成還是七成。

彭真同誌實際上提出了一個事關社會主義發展前途的重要原則問題。社會主義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社會。恩格斯早在1890年就指出,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關鍵是怎麼變、朝什麼方向變?如果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引導社會主義朝著共產主義方向前進,那麼即使發生一些搖擺,出現一些失誤,經過認真總結經驗,總是可以糾正的,不會垮台,因為總的趨勢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要求的;如果放棄了共產主義理想,拋棄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那就同社會發展規律背道而馳了,如果這樣,共產黨必然要變質、垮台,社會主義向資本主義演變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蘇聯的問題是,從赫魯曉夫開始,提出了一係列背離馬克思主義的修正主義觀點,到戈爾巴喬夫時期,惡性發展,形成了一整套修正主義的理論和路線,即人道的民主社會主義思想和路線,結果造成了亡黨亡國的悲劇。彭真這一論斷,高屋建瓴,不去糾纏種種細節,而是從曆史發展趨勢上分析問題,給人以啟迪。

社會主義社會客觀上存在著兩種前途與思潮的較量。一種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朝著共產主義方向前進;另一種是走資本主義道路,或者換個名稱,叫作民主社會主義道路。要想停留在原地、保持原狀,不發生變化,那是做不到的。“樹欲靜而風不止”,這是不以人們意誌為轉移的。改革開放以來不斷湧現的反馬克思主義思潮,諸如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普世價值”、曆史虛無主義、“憲政民主”等等,就是想把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拉到資本主義化的道路上去。這些思潮的說法不一樣,詞藻不斷翻新,但政治目的是一樣的,無非是:政治上推翻共產黨的領導,要求實行多黨製,否定無產階級專政,要求實行資本主義憲政民主;經濟上反對公有製的主體地位,要求實行私有化;思想上反對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要求讓資產階級思想占據指導地位。在這些反馬克思主義思潮輪番進攻麵前,如果沒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就會自覺不自覺地接受這些思潮的影響,在實踐中自發地往資本主義化方向走。這種危險是客觀存在的。

事情正如彭真分析的那樣。我們把我國197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同蘇聯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時的情況作一比較吧。那時中蘇兩國都麵臨著種種困難和問題,都需要改革。相對來說,我國存在的矛盾和問題要比蘇聯更為嚴重一些。經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我國國內問題成山。經濟長期停滯不前,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政治上林彪、“四人幫”製造的冤假錯案眾多,矛盾尖銳。1976年的“四五”天安門事件,一定程度上就是這些積累的矛盾的總爆發。而蘇聯存在的問題則要輕得多。經濟雖然增長速度下降,但每年仍增長5%—6%,工資定期增加,人民基本生活有保障,政局比較穩定。但隨後兩國朝著兩個相反的方向進行改革:中國共產黨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按照完善社會主義製度的方向進行改革,不僅克服了困難,而且出現了經濟繁榮、政治穩定、社會安定的欣欣向榮的局麵,在蘇東劇變、世界社會主義跌入低潮的情況下,使社會主義紅旗依然屹立在東方。近年來,在世界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我國一枝獨秀,仍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顯示出了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吸引著世界人民的目光。而蘇聯卻在戈爾巴喬夫領導下,走了另外一條道路。他們拋棄馬克思列寧主義,否定共產主義理想,提出一條修正主義路線,即人道的民主社會主義路線,把作若幹改良的資本主義製度作為奮鬥目標,按照人道的民主社會主義路線進行改革,短短六年時間,就把黨和國家引上歧途,最後在敵對勢力的進逼下步步退讓,拱手讓權,落得個蘇共解散、蘇聯解體這樣的亡黨亡國的悲慘結局。

兩國發展情況的比較,可以看到,有沒有馬克思主義的信念,有沒有共產主義的理想,這是決定性的問題。方向、路線錯了,一切皆錯。問題並不在於有沒有困難和矛盾。社會主義是一個嶄新的製度,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搬用,必須在探索中前進,探索就不可能不犯錯誤。怎麼搞社會主義,我們探索了六十年,取得了一些規律性的認識,但老實說,至今也還沒有完全搞清楚。因為人的認識總是不可能同客觀世界完全一致的,對於客觀世界的運動來說,人們的認識隻能盡可能地反映它,而很難窮盡它。社會主義事業在不斷發展,一個問題解決了,又會產生新的問題。社會主義社會也是充滿矛盾,也是在矛盾的運動中發展的。這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辯證法。因此,客觀地說,建設社會主義犯一些錯誤總是難免的。要想找到一種完美無缺、一點毛病都沒有的社會主義模式,恐怕是空想。在社會主義的發展中不可避免會產生搖擺,會出現各種困難和問題,關鍵在於,怎樣對待和處理這些問題和矛盾。堅持正確的方向,有一條正確的路線,就可以克服這些困難、解決這些矛盾,把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即使犯了像“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帶全局性的錯誤,我們也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來解決。但是,如果方向錯了,路線錯了,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矛盾會越積累越多,由量的積累演變為質的變化,最終會導致垮台的。

黨的十八大強調要加強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使黨員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要抓住思想理論建設這個根本,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矢誌不渝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鬥。”這是一件事關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大事。

具體說來,從蘇聯向資本主義演變的教訓中,我們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應該考慮哪些問題呢?大體上有以下幾個問題。

社會主義國家仍然存在資本主義複辟的危險

在蘇聯,生產資料所有製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後,就宣布階級消滅了,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也不再存在了,社會主義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鬥爭已經一勞永逸地解決了。社會主義社會是完美無缺的,矛盾也消失了,推動社會主義社會向前發展的,是政治上、道義上的一致,因而資本主義製度已經不可能再在社會主義國家裏複辟了。這顯然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違反辯證法的,然而卻曾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占統治地位。當時人們對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持一種過於樂觀的情緒,對資本主義複辟的可能性缺乏應有的警惕。

毛澤東用徹底的唯物辯證法觀察社會主義社會,指出社會主義仍然存在矛盾。他讚成列寧的提法:“在社會主義下,對抗將會消失,矛盾仍將存在。”隻是矛盾的性質和狀態同資本主義條件下不一樣罷了。社會主義社會大量的是人民內部矛盾,但也存在敵我矛盾。對這些矛盾處理不好,資本主義複辟仍然是有可能的。蘇聯出現以赫魯曉夫為代表的修正主義思想,這本身就是國內外階級矛盾在共產黨內部的反映。毛澤東敏銳地覺察到,按照赫魯曉夫這條路線走下去,蘇聯的社會主義製度有可能演變成為資本主義製度。他深切地感到了這種危險,明確地提出了反修防修、防止資本主義複辟的任務。對此,當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許多人是不理解的,甚至加以嘲笑。然而過了五十年左右時間,隨著赫魯曉夫的修正主義思想發展成為戈爾巴喬夫的人道的民主社會主義,在這條路線的指引下,蘇聯政局發生劇變,社會製度很快由社會主義演變成為資本主義,造成了亡黨亡國的悲劇,毛澤東的預言不幸而言中。蘇東劇變以後,人們恐怕很難否認社會主義國家裏還存在資本主義複辟的危險性了吧!而我們黨正是由於廣泛地對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進行了這方麵的教育,才能夠在蘇聯東歐國家的社會主義製度像雪崩那樣一個一個接連倒下去的巨大衝擊麵前,仍然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使得社會主義紅旗傲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這是毛澤東防止資本主義複辟的思想的積極成果。

談到毛澤東的反修防修、防止資本主義複辟的思想,人們很容易聯想到我國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使得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因而理所當然地要予以否定。毫無疑問,“文化大革命”的發動,同毛澤東提出的反修防修、防止資本主義複辟的思想有著直接的關係。有人因此就懷疑毛澤東的防止資本主義複辟的思想的正確性。問題在於,“文化大革命”錯在哪裏?我們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的決議詳細分析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這些錯誤歸結起來主要是三條:一是指導思想是錯誤的。錯誤地認為階級鬥爭是社會主要矛盾,並把這一指導思想錯誤地發展成為“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二是對我國當時的階級鬥爭形勢估計過於嚴重,認為一大批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義分子,已經混進黨裏、政府裏、軍隊裏和文化領域的各界裏,相當大的一個多數單位的領導權已經不在馬克思主義者和人民群眾手裏,黨內已經形成了一個資產階級司令部。三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是錯誤的,采取懷疑一切、打倒一切的做法,既脫離了黨的組織,又脫離了廣大群眾,黨的各級組織普遍受到衝擊並陷於癱瘓、半癱瘓狀態,各級領導幹部普遍受到批判和鬥爭,給一些陰謀分子、野心家以可乘之機,造成了全麵內戰。然而這不等於說毛澤東提出的在社會主義國家裏必須防止資本主義複辟的思想是錯誤的。恰恰相反,蘇東劇變證明了毛澤東關於防止資本主義複辟的思想具有戰略意義,是富有遠見的,絕不能因為“文化大革命”的錯誤而予以否定。對這個問題應該作科學的分析,切忌把髒水同孩子一起潑掉。

薄一波同誌曾經指出:如果實事求是地對“文化大革命”進行具體分析,“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毛主席當時提出這些問題的出發點是好的,他的這一戰略思想有不少重要之處,至今仍不失深遠意義,這是應該肯定的;同時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毛主席對當時形勢的估計有重大失誤之處,由此帶來的許多做法則是應該加以拋棄的。”這一分析是科學的、實事求是的。

事實證明,在現實生活中,社會主義國家裏客觀上存在著敵對勢力顛覆無產階級政權、複辟資本主義的危險性。這是因為,第一,在社會主義國家裏,即使生產資料所有製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基本上消滅了剝削製度以後,階級鬥爭盡管已不是主要矛盾,但仍將在一定範圍內長期存在,在一定條件下還會激化。敵對勢力還會利用一切機會、盡一切努力製造政治動亂,推翻社會主義政權。近年來出現的《零八憲章》這一類顛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綱領,就是一個證明。第二,更重要的是,由於在曆史發展的實際進程中,社會主義革命是在一個或幾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裏首先發生的,在相當長的一段曆史時期裏,世界上出現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並存的局麵,而且資本主義在經濟上、科技上、政治上、軍事上乃至意識形態上處於優勢,社會主義國家是在被資本主義包圍的環境下存在和發展的。國際壟斷資產階級出於階級本性,總是想推翻社會主義製度,處心積慮地要恢複資本主義的一統天下。這種態勢客觀地決定了,社會主義國家在相當長一段曆史時期裏存在著資本主義複辟的危險。也許隻有到了國際上階級鬥爭的力量對比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社會主義擁有相對於資本主義的絕對優勢時,這種危險才會從根本上消除。對於這種客觀存在的形勢,我們在十年論戰中已經有了清醒的認識,這無疑是正確的。

科學地評價革命領袖的功過是事關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原則問題

大家知道,在蘇共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赫魯曉夫作了一個全盤否定斯大林的秘密報告。毛澤東知道這一消息後,立即指出,這個秘密報告值得認真研究,特別是它所涉及的問題及其在全世界的影響。現在全世界都在議論,我們也要議論。至少可以指出兩點,一是他揭了蓋子,一是他捅了婁子。說他揭了蓋子,就是講,他的秘密報告表明,蘇聯、蘇共、斯大林並不是一切都是正確的,這就破除了迷信。說他捅了婁子,就是講,他作的這個秘密報告,無論在內容上或方法上,都有嚴重錯誤。根據毛澤東的意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經過討論,以《人民日報》編輯部的名義發表了《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曆史經驗》一文,後來又寫了《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曆史經驗》(簡稱《一論》、《再論》),全麵評價了斯大林的功過是非,批評了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這成為中蘇兩黨分歧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