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讀報資料(2)(1 / 2)

“國際友好城市”的由來

國際友好城市活動始於1956年。1957年在法國巴黎成立了“國際友好城市同盟”。從此,北美、西歐各城市紛紛同東歐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城市締結友好關係,以發展政府和民間的經濟、文化往來。此後,發展中國家城市間也開展了友好活動。

友好結對城市通常在地理上或曆史上有某些相似之處,或者在經濟上、文化上有過交往,通過締約結對,使友好關係更加發展,相互取長補短、共同獲益。

“民意測驗”的由來

世界上最早的民意測驗,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人報》和《明星報》於1824年舉行的。他們在總統選舉前印發假選票預投,以探測公民的意向。當時,這種民意測驗影響不大。1912年美國總統選舉時,《文學文摘》雜誌舉行了一次空前大規模的民意測驗,結果預言中的,這就使民意測驗成為有影響的社會調查。在以後20多年裏,《文學文摘》成為美國民意測驗的核心機構。

1936年,美國總統候選人是蘭登和羅斯福兩人。《文學文摘》雜誌共發出1,000萬張假選票,回收237萬多張,根據這些假選票統計結果向全國預言:蘭登將獲勝。不料,心理學和新聞學博士喬治·蓋洛普創立了“美國民意測驗所”,根據“典型選擇”理論發明了“典型抽樣法”,以一定比例分別抽樣調查各類人員的投票意向,預言羅斯福將獲勝。大選結果,羅斯福獲勝。蓋洛普的勝利成為轟動世界的新聞。

“不記名投票”的由來

不記名投票一詞是外來語,出自意大利語ballot,是“球”的意思。古希臘、羅馬在公元5世紀時就曾采用以球代替選票的方法進行投票。投票時選民們將小球投入一個特製的箱內,並事先約定,球分兩色:白色表示同意,黑色表示反對。

1884年後,美國也開始使用這種投票法,但卻不拘泥於小球,也有用蠶豆或玉米粒代替的。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紙張文字的應用,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無記名投票法了。

圓桌會議的來曆

今天,大凡比較重要的國際會議或國際政治談判都采用圓桌會議的方式進行。因為它含有與會者“一律平等”和“協商”的意思,不存在上下尊卑之分,可以避免因席次不均引起的糾紛。圓桌會議是怎麼來的呢?據曆史學家考證,它是英國的亞瑟王創造的。在英國威爾士的溫特斯堡裏,至今還珍藏著一張他首次召開圓桌會議時用的圓桌。

古代歐洲,越是正式會議,越是講究座次。國內會議以會議召集人為中心,其他與會者按等級、地位、輩份排座;國際會議以東道主為中心,其左右按賓主的身份排列。但是,這種安排不僅繁瑣,而且容易發生同等條件下的席位不均的爭執。公元5世紀,英國召開騎士會議發生一起騷亂,而騷亂的起因就是席位不均問題,國王亞瑟強力製止了這一風波後,想出了一種與會者不分上下席位,一律圍繞一張特製的大圓桌而坐的開會形式,這種形式除了巧妙地協調了與會者之間的關係,剪除了紛爭之患外,還大大簡化了開會的安排程式。一個多世紀後,這種形式傳到了歐洲大陸,近代流傳到了美洲,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便迅速被世界各國采用了。

科索沃危機由來

科索沃是南斯拉夫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一個省,大約占塞爾維亞總麵積的12%左右。科索沃之所以在塞族人的眼裏如此地重要,因為這裏曾經是塞族人1889年抵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進攻的最後堡壘,同時是東正教文明的“搖籃”,而且這裏還蘊藏著令南斯拉夫人感到驕傲的礦產資源--鎳和錫。科索沃現有人口大約200萬,其中90%是阿爾巴尼亞少數民族,在鐵托執政時期,科索沃地區享有高度的自治。

前南斯拉夫共產黨政治家米洛舍維奇上台後,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地位。當米洛舍維奇1992-1995年忙於對付波斯尼亞內戰的時候,科索沃的民族獨立分子乘機開始大鬧獨立,於是,米洛舍維奇向那裏派出了14000名塞族軍人和11000名塞族警察。米洛舍維奇的目標有兩個:一是科索沃取消獨立;二是西方撤銷對南斯拉夫經濟製裁。而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認為:阿爾巴亞人同樣是科索沃的原住民。許多阿爾巴尼亞民族主義者把科索沃看成是“大阿爾巴尼亞”的鑰匙。

那麼,北約國家為什麼如此積極地參與科索沃問題呢?西方分析家認為,這主要是出於對米洛舍維奇的看法。北約長期以來仍以冷戰時期的“有色眼鏡”看待共產黨出身、態度強硬的米洛舍維奇,認為他完全控製了科索沃就有可能對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形成威脅,此外還會引起東正教占多數的保加利亞和希臘的介人。然而,北約的這一做法當然遭到了許多國家的堅決反對。中國和俄羅斯首先反對動用武力來解決科索沃的民族問題。就像許多國際專家所說的那樣:“炸彈解決不了舊仇新恨的國際民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