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吃得苦,才成功(1 / 2)

“俞敏洪語錄”當吃苦成為你每天的必修功課,成功便離你不遠了。

“俞敏洪創造”美國東部時間2008年10月15日淩晨,台灣著名企業家、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在美國去世,享年92歲。王永慶是人們心中的創業英雄,他從一個苦孩子奮鬥成為赫赫有名的塑膠大王,其中的艱辛是外人難以體會的。對王永慶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王永慶沒有讀過多少書,從小在米店當學徒,後來一步一步發展壯大,成為聞名世界的“塑料大王”。王永慶的成功秘訣究竟是什麼呢?王永慶自己坦承,就是四個字:“吃苦耐勞”。

對於創業者來說,創業之初是最為艱難的時候,與財大氣粗的競爭對手相比,創業者沒有什麼競爭優勢,隻能靠自己吃苦耐勞的精神,親力親為,所以在創業之前,要做好充分吃苦的心理準備。

俞敏洪創業之初,可以說也是吃盡了各種苦頭,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俞敏洪剛開始自己辦學的時候,是個典型的“三無人員”:一沒有資金,二沒有生源,三沒有關係。可以說是一窮二白,舉步維艱。

沒有資金,俞敏洪在北大西邊的六郎莊租了一間民房,為了減少房租開支,他為房東家的兒子輔導功課,以此來衝抵房租。

但是和沒有生源比起來,這些還不算是最難的。沒有學生,這個培訓學校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為了招攬生源,擴大自己的知名度,俞敏洪開始在電線杆上粘貼小廣告來招攬生源。新東方至今流傳著一個笑話,說俞敏洪和電線杆子最親,有一次市政部門要把新東方門前的一棵電線杆子拔去,俞敏洪心疼得不得了,費了好大勁才說服人家把這棵電線杆子保留了下來。在中央電視台《中國青年創業行動》的節目上,有一次調侃俞敏洪,讓他在現場表演當年一手拎著糨糊桶,一手拿著刷子粘貼小廣告的樣子,雖然時隔多年,不過看起來老俞刷小廣告的基本功一點都沒有丟,仍是那麼熟練。

這隻是一個善意的調侃,遠遠比不上當年粘貼小廣告的辛酸,個中孤苦滋味也隻有俞敏洪自己有親身的體會。在滴水成冰的冬夜,俞敏洪騎著自行車,拎著漿糊桶,穿梭在中關村的大街小巷,張貼自己用毛筆寫成的TOEFL廣告。在北京生活過的人都對北京冬天夜晚的徹骨寒冷有深深的體會,那真的可以說是滴水成冰,往往廣告還沒有粘牢,糨糊就已經凍成冰了。俞敏洪就是在這樣的冬夜,推著自行車,拎著漿糊桶,一條街一條巷地粘貼著小廣告,同時也在粘貼著自己的希望。有時候實在是凍得受不了,就從懷中掏出暖得熱呼呼的二鍋頭抿上兩口,繼續朝下一個電線杆子走去……

由於培訓行業競爭很激烈,所以,貼小廣告甚至也要進行“刺刀見紅”的激烈鬥爭。說是“刺刀見紅”一點也不誇張,中關村一塊公用的廣告牌,經常是一張小廣告貼上去,就會被競爭對手的小廣告所覆蓋,往往會因此而動起手來。有一次,俞敏洪找的張貼小廣告的人就被對手捅了一刀。這種殘酷的競爭使整日埋頭書堆一身書卷氣的俞敏洪深感無奈,但是也隻有硬著頭皮硬扛下去。

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俞敏洪懷揣幾千塊錢,請幾位警察吃飯,那時的俞敏洪請人吃飯,可真是“秀才遇到兵”,根本不會說酒場上的客套話,再說他那一口難懂的江陰味普通話,警察也聽不大懂。沒有辦法,隻有勸人喝酒,直到自己喝得鑽到了桌子下邊。最後還是警察把他送到了醫院,搶救了二三個小時才恢複知覺。

創業的滿肚子心酸無奈,在這次醉酒中爆發了。俞敏洪搶救過來的第一句話,就是哭著喊著“我不幹了”。在回家的路上,俞敏洪撕心裂肺地喊著:“把學校關了,我不幹了……”

俞敏洪回憶起那段時光,仍然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那時,我感到特別痛苦,特別無助,四麵漏風的破辦公室,沒有生源,沒有老師,沒有能力應付社會上的事情,同學都在國外,自己在做著一個沒有希望的事業……”

但是再難,再累,路還是要走下去的。既然拉開了創業這張弓,就沒有回頭箭。嘴上說不幹了,但培訓班還是要開下去的,俞敏洪酒醒了,哭夠了,喊夠了,醒過來之後,仍舊拎著糨糊桶去貼自己的小廣告,仍舊拿著課本去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