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聰明人首先要學會保全自己。
一群猴子住在江邊的一座山上。這座山飛瀑流泉,樹木繁茂,風景十分秀麗。
有一天,吳王帶著隨從乘船在江上遊玩。當他發現這風景秀麗的猴山時,感到異常興奮。吳王令隨從在猴山腳下泊船,他要帶領他們下船登山。
山上的猴子們往日平和與寧靜的生活,突然被這麼多上山來的人打破了。它們嚇得驚惶失措,四下逃走,躲進荊棘深處不敢出來。
一隻猴子卻與眾不同,它從容自得地停留在原地,一會兒抓耳撓腮,一會兒手舞足蹈,滿不在乎地在吳王麵前賣弄著它的靈巧。吳王用箭射它,這隻猴子並不害怕,吳王射過去的箭都被它敏捷地抓住了。吳王有些氣惱,便命令隨從一起追射這隻猴子。麵對這麼多人射過來的箭,猴子難以招架,當即被亂箭射死。
這隻猴子,倚仗自己的靈巧,不顧場合地賣弄自己,就這樣丟掉了自己的性命。做人應以此為戒,千萬不要恃才傲物,在人前顯示和賣弄自己的雕蟲小技。否則,必將作繭自縛,甚至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隨著秦統一戰爭的不斷勝利,呂不韋的權勢也一天比一天大,甚至蓋過了秦始皇。秦始皇親政後,以呂不韋私通叛黨之名,免除了呂不韋的相國之職,讓他去河南就職。
呂不韋到了河南之後,河南就變成了政治、經濟、外交,甚至是文化中心。各國使節或是來訪大臣到鹹陽之前,都會先到呂不韋那裏停留議事。到達鹹陽見秦始皇時,他們所提出的往往是在呂不韋那裏得到的結論。在鹹陽的大臣遇有重大問題和疑難事件時,也會和呂不韋書麵往來商議,甚至親自跑到河南求教。秦始皇聞知,心中越發擔心了。誰知呂不韋一點也沒有收斂的跡象,他召集門客吟詩著作,議論時事,儼然成了首腦。呂不韋的門客到處遊走,希望為他重新選一個主人。也有的國君,極力要求呂不韋到他們的國家擔任重要的官職。
呂不韋越來越大膽了,還企圖利用這個有利條件再次發家。這次秦王終於忍不住了,他不能坐視呂不韋的風頭蓋過自己,也無法容忍呂不韋對他的權威提出挑戰。秦始皇送給呂不韋一封信,信上寫道:“你對秦國有什麼功勞,秦國要封你河南十萬戶?你與秦王是什麼親屬關係,可以稱為‘仲父’?你和你的家屬還是滾回蜀地去吧。”
呂不韋已經年邁,怎麼能夠走到四川呢?呂不韋知道事情已不可挽回,便飲鴆而亡。
呂不韋的悲劇就在於他超越了做人的界限,他聲勢顯赫,“傲”字當頭,給秦始皇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從這個層麵來說,呂不韋的悲劇不可避免。
智慧的人都知道藏而不露,有了一點點本事就喜歡賣弄的人是愚蠢的。在職場上,這種人往往狂妄自大,樹敵太多,與同事之間不能水乳交融地相處。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在語言表達、行為舉止上鋒芒太露,以致影響到他人。
這種鋒芒好比額頭上長出來的角,如果你不想辦法自己磨平,時間久了,必會被人折斷。那時候,你受的傷就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