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6.低調是一種境界(1 / 1)

某公司有一位職員,在公司工作不足四個月,就選擇了離開公司。一不是自己的能力達不到,二不是自己溝通處事的能力差,三不是在公司裏無用武之地,那究竟是為什麼呢?原來這位員工在從事自由研究之餘,通過偶然的機會與這家公司的員工接觸,他發現這位員工在介紹自己公司的產品時,說得有些不明不白,於是他就從溝通技巧的角度針對性地提了一些建議。沒想到該公司的老板直接打電話邀請他麵談,而後,他意外地進入了這家公司。剛進入公司時,老板就要求他立即著手幫助解決他發現的問題,這就要求不僅要建立一些規則,還要打破一些規則。特別是後來老板簽定由他來主管重新包裝產品,在設計文案時,他發現他的頂頭上司對他構成很大的阻力,因為他要大刀闊斧修改的原方案就是他設計的。於是,他很困惑,是該通過主動協調溝通爭取把事情做好呢?還是放棄原則投其所好呢?當感覺阻力越來越大而被迫放棄時,其實他與上司的關係就顯得有些微妙了。最後,他隻好選擇回避。他沒有獲得上司的真正配合與支持,這就為離職埋下了伏筆。

總的來看,這位員工在入職時就沒有獲得有利於他的環境。讓自己暴露在一線,在眾多的眼球注目下承擔關鍵工作,那麼無論你大顯身手的結果如何,對自己都不太有利。你做好了,你是個人才,但這樣一來總有人患上“紅眼脖,以後不會與你配合;二來領導因為看中你,會安排一些更有挑戰性的事情讓你做,這對一個還沒有完全熟悉環境的人來說,事實上是拔苗助長,結果是害了自己。所以,低調做人,不僅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策略,也是對人的一種尊重,更是做人的心機所在。

低調不是安貧樂道,也不是在物質短缺的時期所謂的“樸素”,更不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隻有你的財富得到足夠的積累,你才有可能在物質享受上保持低調。隻有你在精神境界上有了足夠的沉澱,你才有可能在精神生活上保持低調。並不是所有的成功者都會低調。當然,在人麵前肆意地享受成功,其實也是無可厚非的,劉邦說,如果富貴不回家鄉,就是“錦衣夜行”,即使穿上好衣服也沒有人看見,這種心態我們大多數人都有,畢竟取得巨大成功的人,一般不太可能心甘情願地保持低調。真正像法國著名的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那樣拒絕領取諾貝爾獎金的人總是少數。固然,沙特這樣的低調有點極端,我們普通人不可能做到,特別是在現代社會,高調可以創造名氣,名氣就是價值,誰能輕易放棄出名的機會?所以,我們可以套用一句話,“成功難,成功的人保持低調更難。”有品位的人不一定低調,有內涵的人也不一定低調,成熟的人也可以不低調,但是,反過來說,低調的人,更有品位,更有內涵,也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