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曾經懷疑過別人,也被人懷疑過,其中的酸甜苦辣唯自己才知。但是唯有真正具備機智應對功夫的人,遭到別人懷疑時,才能處理得非常巧妙。
被人懷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兒。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會產生懷疑,原因是多方麵的。有的是由於一時的誤解,缺乏溝通與解釋,進而形成了對某件事情的疑點;有的是由於性格脾氣的差異,缺乏相互間的包容與默契,逐漸引發了不信任情緒;有的由於心胸狹小,為人疑神疑鬼,處事患得患失,自然會對別人產生懷疑;有的由於嫉妒心強,由此而產生了對朋友的疏遠甚至惡意;有的由於心理不健全,而又缺乏及時的診斷與治療,因此,對反感的人和事,均投以疑慮的目光;有的由於自命清高,唯我獨尊,缺乏自知之明,對周圍的人和事總覺得不可思議。
在社會生活中,產生懷疑是一件難以完全避免的事情,所以,你就應正視客觀存在著的這一現象,既不應當回避它、懼怕它,也不應當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正確的態度是要承認它、認識它,科學地對待它。
(1)避免產生疑心心理
麵對他人的懷疑,不是指責與疏遠對方,而是要先正視他的懷疑,問問自己,怎麼知道他在懷疑我,或者我是不是無意誇大了他人對自己懷疑的程度?事實上,大凡疑心比較重的人,也往往容易產生被人懷疑的錯覺。也許你的這種感覺是由自己的不健康心理引起的,或者說,別人還沒有懷疑你,你卻感受到了別人懷疑的威脅。於是,恍惚、憂鬱、苦惱、不安等便會接踵而來,這實在是一件自找苦吃的事情。對此,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的不足,但又苦於跳不出這個泥淖。
(2)從懷疑中去汲取營養
懷疑並非都是惡意,有的朋友每每感受到別人的懷疑,總是暴跳如雷,氣不打一處來,認為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專門跟自己過不去。這種心情雖然可以理解,但態度卻不足齲事實上,對懷疑也應當全麵理解,不要一股腦兒往壞處想,有人說,懷疑也是一種矛盾,如果沒有了懷疑,那麼,豐富多彩的世界也會黯然失色。平心而論,在實際生活中,懷疑有惡意的,也有善意的,重要的在於我們應當學會怎樣從懷疑中去汲取營養。
有人說,懷疑是一位老師,它可以使你得到引導;懷疑是一麵鏡子,它可以幫你照到不足。 比如,你在做計劃、想問題、辦事情時,不可能那麼十全十美,無一紕漏。當朋友對你的某個觀點、某種方法提出疑點時,你首先應當想到的是對你的關心和支持,別人是為了把事情辦好才向你提出的。想到這些,你也許就不會把懷疑當成一種惡意的威脅了。
(3)盡可能避免他人對你產生疑心
麵對他人對自己的懷疑,你既應當有隨時接受懷疑挑戰的心理準備,又要有防患於未然的強烈意識,即盡量減少被人懷疑的機會,主動說明情況,最好能用事實回答。實際上,在生活中你所感受到的懷疑,在很多情況下是由於對方對你的誤會引起的。對此,你隻要主動熱情,心平氣和地找對方聊一聊,說明原委,疑心就可以消除。但有的時候,僅有此舉還是不能完全奏效的,特別是對那些疑心比較重的人來說,莫過於用事實說話。 比如,有人懷疑你生活腐化,你可以用一塵不染、兩袖清風的事實予以回答;有人懷疑你不守信用,你可以用“言必信,行必果”的實踐加以證明;有人懷疑你分親疏遠近,你可以用一視同仁、與人為善的行為來說明問題;有人懷疑你不誠實,你可以用“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的格言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隻要能按上邊說的那樣去做了,久而久之,別人的懷疑自然會逐漸消除。
人與人之間相處,莫過於真誠的可貴。有了真誠就能贏得信任。如果你對別人的懷疑也采取懷疑的態度,以疑對疑,那麼,懷疑非但不能消除,還會產生新的不信任情緒;他懷疑你偷了東西,你懷疑他故意誣陷好人,短兵相接,針鋒相對,其結果隻能是兩敗俱傷。最好的辦法是用真誠去換取信任,切不要犯“以毒攻毒”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