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是一種高尚的美德,一種難得的境界,懂得寬容的人,不容易發脾氣或者鬧情緒,更不會與他人衝突;懂得寬容的人,可以擁有寬廣的心胸,可以生活得自在,可以有最知心的朋友。如果把人和人之間的矛盾和問題看做是一種疾病,那麼對他人的寬容,就是最好的一劑良藥。
大度能容,寬厚為本。人一旦有了自私、狹隘的心理,不利於與人相處,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要保持平和的心態,信奉“大度能容,寬厚為本”的宗旨。大度能容,意思是告訴人們,對那些對不起自己的人,要用不計前嫌、熱情對待來取代斤斤計較、有仇必報,這樣不僅可以徹底消除彼此間的隔閡,而且還是提高人氣的好方法,你包容了對方,對方出於感恩,有可能還你一個更大的人情。
大度能容,寬厚待人,對促進社會交際起到了推波助瀾的重要作用。人在社會上闖蕩,很難不與別人發生衝突、產生矛盾,在衝突與矛盾麵前,如果能像大肚彌勒佛一樣“容天下難容之事”,以諒解的態度去對待別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方對待你的態度終歸會改變,這樣雙方的矛盾不就解決了嘛。
在受到他人誤解、與人因衝突彼此產生隔閡時,不要因為對方對待自己的態度惡劣,而改變自己寬厚待人的原則,始終以友好的方式對待對方。正是這種態度,才能喚起對方的良知,這樣的說法不無道理。
三國時期,一位東吳老將與周瑜不和,雙方關係相當緊張,但周瑜並沒有因對方對自己不友好,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反而將對方的過錯,全部包含在自己寬大的度量之中。久而久之周瑜的寬宏大量令他欽佩不已,覺得與周瑜共事就像喝了又濃又醇的美酒,讓人神清氣爽。由此可見,大度能容,寬厚待人,是促使人際關係和諧發展、消解矛盾和衝突的一劑良藥。
大度能容,寬厚待人,不單單可以促進人際關係,還可以幫助人們樹立自身形象。無論是什麼樣的人,都希望自己能給他人留下個好印象,從而提高一些人氣,如果沒有了人氣也就相當於沒有了影響力,這樣的領導者不足以統領下屬,教師不能教育好學生,商人賣不出貨物,農民種不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可見,樹立形象、提高人氣有多麼重要。歸根結底,究竟怎樣才能提高人氣、擴大影響力呢?其實,每個人的方法都不盡相同,不過,最為有效的辦法和途徑就要數大度能容,寬厚待人了。
當然,大度與寬容都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之上。這要求我們在社交活動中,必須摒棄個人私欲,不能被自私自利的想法控製了思維,為自己一時之利與他人爭得麵紅耳赤;也不能為了炫耀自己,而傷害了他人。同樣,像那種“報複之心”“妒忌之念”作祟時,更應該及時消除,不能讓它們在自己的腦海中存活。要想做到大度能容,寬厚待人,並不是一件容易辦到的事情,還必須有點忍讓精神。無緣無故受到冤屈時,隻要不傷大雅,就讓它過去,同時還要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產生矛盾,引起衝突的時候,讓自己冷靜下來換個角度想一想。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有的錯誤還是無意間造成的,是無心的。所以如果換個角度想想,你是那個犯錯的人,是不是希望你“得罪”的那個人能原諒你?如果對方原諒你,你的心情又是怎樣的?按照這樣的方式想一想,做到寬容對方也就不難了。寬容是橡皮擦,可以擦去人和人之間的互相傷害。懂得寬容的人不會讓憤怒傷害到自己,不會用生氣來懲罰自己,而懂得用寬容來化解所有的矛盾和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