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們第一次在北京結識,開始的幾年更多是在寫作和出版方麵的交流,這幾年竟成了無所不聊的好朋友,不得不感歎緣分的神奇。
2010年春節前夕,我去了小七的家鄉,體驗了幾天很不一樣的生活。
從北京乘飛機到成都,下了飛機轉乘汽車。第二天,小七驅車帶著我,數十公裏,沿著彎彎的山路,曲曲折折,一路問了七八個人,終於在大山深處一座破爛不堪的房子裏找到了一個12歲的孤兒。
這是我第一次幫助一個孩子,也是“彩虹村”資助的第一個兒童。
我記得,小七當時跟我說,我在做著一件有意義的事。
做公益事業讓小七的人生體驗更加豐富,走到更多、更遠、更需要的地方,也積累了更多的寫作素材。
別看小七平時大大咧咧,不拘小節,其實內心純粹得像一個小姑娘。如果用幾個詞語來形容她,我覺得是:美麗、直率、陽光。
人如此,文字亦然。
小七的文字,讀起來很美很有音律感,看起來流淌著天然與性情,琢磨起來透著一種如陽光般的溫暖和積極。
簡單、清新、靈動,這就是小七的文字風骨,也是小七的人生態度。
寫作技巧,可能更多與她做過圖書編輯和長期給雜誌寫東西有關,而文字風格則更多地來自她這些年的旅行感悟。
這次出版的《和這個世界溫柔相處》,其實對小七來說隻是一個開始,她還準備繼續寫下去。我同樣很期待。
小七曾說:“不管是一條街,一個路牌,一片天空,還是,一個人,我一直很期待,未知的遠方,會有著怎樣的際遇,以及未上演的故事。”
這段話很有畫麵感,讓我充滿了無限的想象。不過,我準備跟小七說,這條街的街角,一定要有一家咖啡店,可以在今天這樣的暖陽午後,喝上一杯冒著熱氣的咖啡,然後帶著幸福,繼續走向遠方,去上演更多的故事。
加油,小七。
一個人的旅程,與另一個自己對話
我很喜歡一個人的旅程,有獨立思考的空間,更有著隨心所欲的自由。如若,能享受得了夜晚獨自在酒店房間的孤單,與自己來一次內心對話,或許,可以找到另一個自己。這個自己,是最真實的。
一個人的悉尼
不知道為什麼,我很喜歡悉尼。
這種感覺很難表達清楚。
迷迷糊糊地上了墨爾本Jetstar的航班,因為在墨爾本失眠一整晚,我的精神有些恍惚。兩小時的飛行雖然很短,但是對於隻睡了三個小時的我來說,想起來就有些可怕。
想到下一站是悉尼,心情稍微輕鬆了些,旅程似乎也不再那麼煎熬。
Jetstar的航班感覺挺好,和同類型的廉價航空相比,服務和飛機機艙以及座位的感覺都好很多,就是值機的程序複雜了一些,在自助值機設備上打出的登機牌不可以登機,還必須要到櫃台去辦理值機。
鄰座的老外體積超級大,本來不大的空間,被他占了一大半。
我望了他一眼,他似乎感知到了我未說出口的話,衝我笑了笑,聳了聳肩膀,說了句:“SORRY。”
看著一臉無辜的他,我想我再也無法去怪罪他占據了原本屬於我的空間,因為我看到他已經努力往外麵挪了又挪,仍舊無濟於事,我衝他笑了笑,領了他這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