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太行山上有座廟,廟裏有兩件寶。一個是和尚養的一群鵝,碰上陌生人,馬上伸直脖頸,迎上去攔截,嘴裏發出進入緊急狀態的“沙沙”的叫聲,人們都說這群鵝是和尚廟的警報器。第二個是和尚廟裏的那隻香爐,據說是黃金鑄成的。鄰村遊手好閑的劉二早已垂涎三尺,做夢都想把香爐弄到手。

劉二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翻過廟的院牆,看見大殿裏點著一盞長明燈,雖不太亮,但把香爐照得清清楚楚。劉二生怕大殿的門軸發出“吱溜吱溜”的聲音,驚醒那群可恨的鵝,拉開褲子,在門軸窩裏尿些小便,神不知鬼不覺地推開門。隻要再上前半步,伸手就可以拿到金做的香爐了。這時,廟裏的和尚正在沉睡中。

劉二沒想到香爐和長明燈是用暗線連著的,捧起香爐就帶翻了燈,油燈咣當一聲倒在神案上,驚動了鵝群中放哨的鵝,院子裏的鵝一隻接一隻大聲驚叫起來。

劉二抱起香爐沒命地跑。幾十隻鵝拍著翅膀,驚叫著瘋狂地向跑動的黑影攆過來。整個廟沸騰起來。

和尚已被鵝群的驚叫聲喚醒,趕過來。

劉二翻牆逃跑,叫鵝追得把一隻鞋掉在院子裏。

第二天天剛亮,和尚帶著那隻鞋子,到附近村莊挨家挨戶的查問,很快找到劉二,追回香爐。從此以後,心懷叵測的人,對那群鵝更是又恨又怕。

鵝是很常見的家禽,屬雁鴨科,是由灰雁或原鵝馴養改良而成的,由於馴養的時間很久,因此鵝多半喪失了飛行能力。人類飼養鵝已有4000年的曆史,主要是食用它的肉和蛋。在鋼筆還沒有發明以前,歐洲人還以鵝的羽毛沾墨水寫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