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年間,有兩個農民,一個叫萬老大,一個叫柳老麵。一天,二人去地裏割麥,萬老大扛著長杆子鐮刀走在前頭,柳老麵有事,走在後麵。等他辦完事趕到麥壟邊,見萬老大倒在地上,腦袋滾落一邊,血流了一地。柳老麵嚇得渾身發抖,四下瞅瞅,空無一人,轉身便向縣衙跑去。
知縣是個昏官,硬說是柳老麵圖財害命,殺了萬老大,將柳老麵押入死牢。正好揚州戴知府巡視,見柳老麵大呼喊冤,又從鄰人那裏得知柳老麵平時膽小怕事,哪敢殺人,便對這案子有了興趣,接管過來。
戴知府來到現場,見屍體向前栽倒,旁邊有把大鐮刀,這鐮刀上麵沾滿了血,這正是凶器。那個鄰人在旁邊作證,這刀是萬老大自己的。戴知府翻開屍體,見下麵躺著個死蛤蟆,他有些奇怪,正思考著,忽聽隨從叫道:“血!”戴知府匆匆過去,見路邊小溝旁的草葉上有幾點淡淡的血跡,但不像人血,而且離屍體五步遠,血不可能濺到這裏。戴知府沉吟一會兒,命隨從下水察看,不一會兒,隨從雙手捧出一樣東西,戴知府定神細瞅,卻是條二尺餘長的死蛇,蛇身上有道很深的傷痕,看來草上的血是蛇的。戴知府吩咐把死蛇帶回衙門。
第二天,他換了便裝,到百姓中暗訪。碰到幾位老者,便把那蛇拿了出來,問這蛇是什麼東西所傷。老者左看右瞅,都說:“這傷痕粗糙,不是利刃所破,倒像是刀螂鋸的。”
刀螂!戴知府眼睛一亮,隻聽一老者繼續說:“刀螂身長二寸,兩隻前腳也有兩寸長,上麵布滿齒刀,跟利鋸一樣。”然後又問知府在撿死蛇的附近是否看見蛤蟆、老鼠等,因為這幾個常見之物都是冤家對頭。蛇吞蛤蟆,刀螂拔刀搭救,等救出被害之物,反而要能成為對方一頓美餐。戴知府聽了心中明白幾分,連連道謝。趕回去之後,將死蛤蟆肚子剖開,果然有隻刀螂,便放了柳老麵,將這案子澄清。
原來,萬老大來到田間,見一條蛇在吞食蛤蟆,一隻刀螂跳過來剖開蛇腹,救出蛤蟆。蛇痛得滾入水溝,蛤蟆卻把刀螂給吞進肚裏。萬老大見蛤蟆可憎,便想用鐮刀把蛤蟆搗死,卻忘了刀刃在哪一邊,“哢嚓”一下,倒把自己砍死了,“撲通”倒地,正壓死了蛤蟆,柳老麵在後麵,當然不知這一切囉!
蛤蟆又叫蟾蜍,屬於兩生類無尾目的蟾蜍科,約200種,分布很廣,除了極地之外的地區都有。蟾蜍全身長滿了突起的疙瘩,皮膚既粗糙又幹澀,腿短、體胖,動作笨拙且不會跳躍,隻會緩慢地爬行。平常白天不出現,夜間或雨後才出來活動。蟾蜍具有自衛能力,皮膚上的毒腺會分泌毒液,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