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突發自然災害的應對(2)(3 / 3)

(9)雷電交加之時,不要在巨石下、懸崖下和山洞口躲避雷雨,電流從這些地方中通過時會產生電弧,擊傷避雨者。

(10)打雷時不宜騎自行車、摩托車等,因為身體的跨步越大,電壓就越大,也就容易傷人。

(11)打雷時不要打手機,否則有可能成為放電對象,最好關掉手機電源。

(12)打雷時切勿處理開口容器盛載的易燃物品。

(13)雷雨之後,如果高壓電線斷了,千萬不能用手去拿,以防觸電。因為高壓線斷點附近存在跨步電壓,身處附近的人此時千萬不要跑動,而應雙腳並攏,跳離現場。

(14)汽車內是躲避雷擊的理想地方,就算閃電擊中汽車,也很少會傷人。

3.遭遇雷擊的處理

(1)人體在遭受雷擊後,往往會出現“假死”狀態,此時應采取緊急措施進行搶救。首先是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雷擊後進行人工呼吸的時間越早,對傷者的身體恢複越好,因為人腦缺氧時間超過十幾分鍾就會有致命危險。

(2)對傷者進行心髒按摩,並迅速通知醫院進行搶救處理。

(3)如果傷者遭受雷擊後引起衣服著火,此時應馬上讓傷者躺下,不讓火焰燒傷麵部。並往傷者身上潑水,或者用打濕的厚外衣、毯子等把傷者裹住,撲滅火焰。

風災的應對

大風、狂風的肆虐與暴戾,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不便,並造成巨大損失,甚至能奪去人的生命。據統計,北京地區每年大風日在25天至30天左右。近幾年,由於高層建築增多,常常導致空氣流動不暢。特別是在高層建築林立的街道、商業區、居民小區,由於地形狹管效應,使風力倍增,形成了一些人為的“風口”加上許多廣告牌、霓虹燈和其他裝飾物安裝不科學,也成為大風天潛在的安全隱患。

刮大風傷人甚至發生死亡的事故在過去鮮有發生。但是近十多年,由於城市建築的發展和各種戶外廣告牌的大量出現,使城市環境在大風中越發危機四伏。發生在2003年4月9日的風災至今令北京人難忘。那天北京出現了7~8級大風,僅4個城區就有40多處廣告牌及高樓懸掛物被風刮倒。矗立在北京站站前廣場的大型廣告牌因不抵風力而倒塌,當場砸死1人,傷及15人,並造成1人截肢。

預防風災一點馬虎不得,班主任要教育學生掌握正確的應對之策:

1.經常收聽天氣預報,對天氣變化做到早了解、早防範。

2.當大風襲來時,應盡量躲在堅固的建築物裏,不要躲在高大的廣告牌或有玻璃幕牆的大樓下,防止被倒塌的廣告牌或脫落的玻璃傷害;行走、騎車應盡量避開高層建築,避免被高空墜物擊傷。

3.遇到大風天氣,不要在大樹、草棚或其他簡易建築物旁逗留,以免被突然倒塌的大樹或建築物砸傷。

4.當大風伴有沙塵暴時,要盡量不到室外活動,防止事故發生。

(1)要及時關閉門窗,盡量避免室外活動。必須在室外活動時,要使用防塵、濾塵口罩,戴頭巾或帽子以有效減少吸人體內的沙塵。要戴合適的防塵眼鏡,穿戴防塵的手套、鞋襪、衣服,以保護眼睛和皮膚,勤洗手和臉(尤其是進食前)。

(2)在沙塵天氣時,應該多喝水,多吃清淡食物。

(3)沙塵暴天氣最好不要外出,一旦發生慢性咳嗽伴咳痰或氣短、發作性喘憋及胸痛時均需盡快就診,求助於專業的醫護人員,並在其指導下進行相應治療。

(4)當大風伴有沙塵暴時,由於能見度差,行走、騎車時應該注意來往車輛,防止發生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