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教師在谘詢室中可以給他們一種平等的態度,這本身就會形成一種示範,讓他們可以親身體會到平等的關係也可以來處理問題,並且可以更有效地處理問題。這其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1.語氣上的平等表現
和孩子說話的語氣要柔和、親切,而不是命令式、指責式的。
2.語言上的平等表現
注意不用居高臨下的語言,如“你這樣做對還是不對呢”,而要多問孩子自己的感受,如“對這件事你的感覺是……”。多用開放式問題,少用封閉式問題。
3.談話主題上的平等
當遇到一些問題時,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比如,孩子說某件事不希望現在談,教師就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可以約定在他準備好的時候談。
4.平等並不等於討好
這一點是需要提醒教師注意的,因為常有些教師將平等和討好等同起來,起到的作用並不盡如人意。平等要求教師也能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和孩子分享真實的自我。比如,當教師覺得孩子很難接近,你們可以分享你的挫敗感:“你這樣一言不發,讓我覺得很挫敗,我很想幫助你,但現在卻不知道該從何處開始。你願意幫助我嗎?”
(三)充分肯定給孩子改變的力量
雖然於洋目前的行為仍然是違反校規,不符合學生的行為標準,但是從於洋自身的坐標係出發,他已經做出了巨大的改變,這種改變是非常需要肯定和褒獎的。充分肯定他在這種改變中所付出的努力,同時充分讚揚他在這種改變中所表現出來的生命力,將給於洋們未來更為巨大的改變打下基礎。
(四)急於求成是大忌
於洋們的“混”常常不是一天了,他們身上有著許多不良習慣,性情裏也養成了許多衝動、狹隘的東西。因此,希望他們在短時期內就改頭換麵是不太現實的想法,也是對他們過高的要求。於洋們的改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多方麵的人共同配合。
1.走一小步就比原地不動強
鼓勵他們的每一個小變化,比如於洋每周少吸一支煙等等,不要期待過高。
2.別拿理想標準看這些特別的孩子
於洋依然是吸煙的孩子,從校規來看他依然不夠標準,但是和他打架相比,吸煙已經將問題從向別人解決到自己一個人消化上,這已經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因此,要求於洋這樣的學生不要用好學生的標準來衡量,更何況教師也要看到好學生本身就是一個最高期待,而不是一個合理的存在。
3.和他們一起製定改變計劃
改變是一種進行時,需要有所推動,有所鞭策。教師需要看到於洋之類的孩子曾經“混”得很好。他們在問題行為方麵曾經受到過認可,也有不少的“光榮史”,所以要他們放下自己自豪、舒服的經曆,回到讓自己很不舒服、很挫敗的正統環境裏,對於他們是個巨大的挑戰,他們非常需要幫助。因此,一個很現實的方式,就是跟他們共同製定一個改變計劃,使改變成為一個可以看得到、摸得著,並且有監督、有評估的過程。
這種改變計劃的周期可以以一周為準,不宜太長或太短。改變的項目要具體、可評估,還要有一些獎懲措施。另外,也要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簽字。
隔一段時期,教師和學生可以共同來回顧努力之後的改變,讓學生不斷體會到自己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對未來充滿信心,更願意繼續付出努力。
名言警句之修養篇
禮儀的目的與作用本在使得本來的頑梗變柔順,使人們的氣質變溫和,使他尊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
——約翰·洛克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
——王安石
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
——司馬光
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管仲
半截粉條猶愛惜公家物件總宜珍。諸生不解餘衷曲,反謂餘為算細人。
——徐特立
讓自己完全受財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
——德謨克利特
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度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饑寒。
——薩迪
奢侈總是跟隨著淫亂,淫亂總是跟隨著奢侈。
——孟德斯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