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決定交付書稿時,卻並沒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也不敢大大地呼出一口氣,因為,我知道這樣的研究成果與最初的設想還相距甚遠。

說起這一課題的選擇,還要追溯到5年前。那個下午,隨意地翻閱著一本近代漢語的語料彙編,就被裏麵的文字所吸引。一種朦朧的想法在腦海裏盤桓不去,卻又不清晰。而後來,讓所有紛亂的思想最終歸於條理,是在孫遜先生的指導下完成的。彼時,我正於孫先生門下攻讀博士學位。

資料的收集與整理要比預想的困難許多,為此,曾一度打算放棄。而最終堅持下來,還是離不開孫先生的支持與鼓勵,因為研究中的許多資料都是在孫先生的關心下獲得的。同時,我也無法忘懷來自各方友人的幫助,如當時在日、韓短期工作的嚴明老師、顧鳴塘老師、趙維國老師及葛長軍先生等,韓國的樸在淵先生也慷慨地寄來相關論文資料……所以,我心裏很是慚愧,這區區20萬字的研究並不能全部清晰而準確地表達所論述的問題,但是,其中已凝聚了多人的努力。在此,對他們表示深深的感謝。需要感謝的師友還有許多,如我的師母孫菊園女士,我遠在中山大學的老同學尹立軍等等。當然,還有我的家人們。

文章中所引用的域外漢語教科書,或者因其編寫使用的年代距今已有百多年,或者因為是手抄本,抄寫中難免有異體字或失誤產生,這使得教科書中有些詞語與當今通行的漢語有所不同。如賢會(惠)、狠(很)好、化(花)錢、直(值)錢等等。另外有些語法表達也與現今稍有區別。遇到此種情況,文中悉依原文,以期保存域外漢語教科書的原有風貌。

論文在寫作過程中,查閱檢索並參考了大量國內外的信息、資料和有關專家、學者的論文和著作,吸取和采納了一些經典的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此,向所有文獻資料被參閱過的作者,特別是可能在參考文獻中被遺漏的作者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

20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