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師進入學校工作,應當意識到自己是學校集體中的一員,說話辦事不能心裏隻有自己,隻顧自己不顧別人,要維護學校這個大集體的和諧穩定。
僅有良好的願望還遠遠不夠,還應當了解怎樣才能避免“隻顧自己不顧別人”,具體做哪些事會影響其他教師的工作和其他學科的教學,有目的地去避免,才能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像前麵曾經提到過的“拖堂”,就是影響其它學科教學,破壞學校教學秩序,令學生反感的“隻顧自己不顧別人”的表現。下麵再提供一些“前車之鑒”,供新教師參考。
一、課間在辦公室讓學生背誦或檢查學生背誦
課間休息時間短暫,教師們上完了課回到辦公室都要定定神歇歇腳,喝點水潤潤喉嚨。這時候,辦公室需要安靜,可有些教師偏偏這時候把沒完成背誦任務的學生叫來,監視著他們背單詞背詩歌背課文,結果辦公室裏“背聲一片”,直接影響了其他教師休息。人家可能不好意思當麵指出,但“腹誹”卻是肯定的。
還有些教師上課教學任務沒完成——沒有挨個檢查完學生背誦,就把剩下的一群學生叫到辦公室來“補救”。讓他們排起隊來,一個一個地麵對教師背誦,合格一個回去一個。辦公室裏的熱鬧程度可想而知。
有的教師影響了本辦公室同事的休息還不算,打過上課鈴後才將最後幾個合格的學生陸續放回去,還影響了其他學科的教學。不僅本辦公室的教師不高興,其他學科的教師也有意見。
這些教師隻想著自己班的教學,隻想著完成自己的任務。心目中隻有自己,難免對他人不管不顧。其實這些教師並非故意而為,還以為自己積極得可愛。如果他們能意識到自己竟對其他教師造成了那麼多不便和影響,肯定後悔莫及。
二、侵占其他學科教學時間處理自己學科出現的問題
按照學校規定,如果課程表安排這節課上數學,那麼這節課就是數學教學專用時間。其他學科的教師沒有獲得學校授權或數學教師允許,無權利用這節數學課處理自己學科出現的問題。令人遺憾的是,總有些教師不明白這個淺顯的道理。
舉個例子說吧。這節課上語文,有兩個學生說閑話,又偷偷打鬧,被語文教師叫到講台前麵罰站。他倆不思悔改,又對前排同學擠眉弄眼,弄得他們不安心聽講,私語竊笑。語文教師十分生氣,下課後把這兩個學生帶到自己辦公室,讓他倆寫檢討。
下節課上英語,英語教師上課後發現少了兩個學生,一問才知道是因為違紀讓語文教師帶走了。英語教師很不高興,心想:他有什麼權力用我的課處理他上課出現的學生紀律問題?學生耽誤的英語他能給補上嗎?他上語文課的時候我把學生叫去處理英語課出現的問題,他願意嗎?
據了解,能像上麵這位英語教師這樣思考問題的教師並不多。很多教師覺得“誰上課學生有問題,誰把學生帶走解決,很正常啊”。正因為有了這種糊塗想法,有這種想法的糊塗教師才違規行事,侵占自己不該侵占的他人教學時間。
還有的教師做法更離奇。他上課發現有幾個學生沒弄明白這節課講的內容,下課後就把他們叫到辦公室去“補課”,全然不顧學生下節課還要學習其他知識。好像所有的課程中,隻有自己的學科最重要,可以任意侵占其他學科的教學時間,有權讓學生放棄其他學科的學習來專攻自己學科。
這種不顧其他學科教學的教師,目無規章製度,肆意幹擾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在學校教職工中往往口碑欠佳,甚至“聲名狼藉”。
三、放任學生吵嚷喧嘩
有時候,還沒有下課,學生需要到另外的教室、閱覽室或者實驗室去繼續這節課的學習,很容易出現影響其它班級上課的情況。如果教師發現後疏於教育引導,就等於放任學生影響其它班級的教學。
例如,不少學生從教室出來,如同下課一般說笑喧嘩,毫無“公德”意識,毫不考慮他人,令正在上課的班級不堪其擾,紛紛關門關窗。
很多老師應該都經曆過這種上課被幹擾的情況。本來安安靜靜的教室被外麵肆無忌憚的喧嘩聲打亂,學生聽課正帶勁,當然不滿這些放肆的幹擾,有的皺著眉頭往外看,有的起身關窗。一般來說,應該是走下講台把門輕輕關上。有時發現有的教師就跟在學生後麵,並不製止學生說笑打鬧。當然,也可能是已經製止過,見不起作用也就不再幹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