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妥善處理任課教師將學生趕出課堂的問題
任課教師教育管理學生的能力有強有弱。管理能力強的還好說,有些管理能力差或責任意識差的任課教師就不那麼讓學校和班主任“省心”了。
管理能力差的任課教師常常在無奈之下,將自己管不了的違紀學生趕出課堂。這在一些學校是常見的事。老實一點的學生還能按教師要求站在教室門口,膽子大的幹脆就溜走,找地方玩去了。有些意想不到的嚴重問題,就發生在這個時候。如果追究責任,往外趕學生的任課教師“難逃其咎”。
上課的時候,任課教師往外趕違紀學生,由於各種原因,當時告知班主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很多情況下,班主任是事後得知,或者從附近經過看到了有學生站在教室外麵。
遇到這種情況,班主任該怎麼辦呢?不管不問,顯然不對——班主任的責任心哪裏去了?過去把學生狠訓一頓,然後敲門把學生強塞進教室,讓他繼續聽講,顯然也不妥——班主任對任課教師欠尊重。把學生叫到辦公室,由自己來處理,顯然考慮不夠周全——班主任有“越俎代庖”之嫌。
妥善解決這件事,是班主任先到學生跟前,詢問一下是怎麼回事,並簡單給他講講道理。等到下課以後,班主任向任課教師了解一下這個學生上課違紀的情況,然後征求任課教師的意見:是你來處理呢,還是我處理?
如果任課教師希望自己處理,那麼等任課教師處理完畢之後,班主任應當主動找任課教師交流一下。在討論完上麵的事情之後,主動和任課教師探討把學生趕出教室對學生學習這門功課造成的損失。再研究如果不把他趕出去,能不能解決問題,力爭達成不把學生趕出去也能解決問題的共識,並且一定要研究出具體解決的辦法。
如果任課教師希望班主任來處理這件事,那麼班主任處理後也要主動找任課教師交流,告知自己的處理情況。像上麵介紹的那樣,通過探討研究,最終使任課教師能正確認識這類問題,學會具體可行的解決辦法。
或許有些班主任覺得這樣與任課教師“協商探討”,有些困難。不錯,上麵的辦法確實有理想的成分。很多班主任覺得自己和任課教師都是教師身份,不好意思對人家“做工作”。在實際工作中,大部分教師都有同感。
有班主任是這樣處理解決“任課教師將學生趕出課堂問題”的:他對任課教師說,如果你實在沒有辦法,就讓班長把違紀學生帶到我的辦公室裏,由我來處理。從實際操作情況看,多數任課教師做得很好。也有個別任課教師把沒有必要交到班主任那裏的學生,也交來了。不過對交來的學生來說,以後在這個任課教師的課上確實沒有再出現違紀問題。還有極個別任課教師竟把十個左右或者十個以上的學生“攆”到班主任這裏,讓他進行教育。
這時班主任會反省自己,很可能是沒有把話說明白,沒有特別強調“實在沒有辦法”這個意思,使其產生了隻要是表現不好的學生就都往他那裏送的誤解。
不管怎麼說,用這種辦法,確實解決了任課教師將違紀學生趕出教室的問題,避免了可能由此引發的嚴重事件。
三、認真對待任課教師作業布置超量問題
現在,學生對作業的承受能力不能說不強,但有時仍叫苦不迭,對班主任反映某學科作業平時太多,雙休日更是難以完成。怎麼辦?
一般情況下對於其他學科的作業布置問題,班主任不宜過多幹涉,但遇到這種情況則應當向有關任課教師反映。反映之前要首先取得學生作業完成時間的第一手材料:優秀學生一般情況下每天用多少時間,作業多的時候每天用多少時間;學習中等和較差的學生在上述兩種情況下,各分別用多少時間。這樣,反映問題才有確切依據。
班主任反映問題的時候態度要誠懇,語氣宜委婉,免得還沒進入實質問題就“談崩”。談的時候不妨結合自己過去的教訓,從自己曾布置作業考慮不周,曾忽略學生還有其他學科作業說起。涉及到任課教師的時候,首先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說自己忽略了協調班裏各學科的作業布置問題,造成了今天學生各學科作業數量失控的現象。做了這番檢討之後,就算任課教師不怎麼通情達理,也不會再拒絕與班主任進行交流,最終還有可能接受班主任反映的學生意見和班主任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