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從一誕生就被人們披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更多的時候,我們無意識地把它和所謂算命之類的東西等同起來,這實在是一種悲哀。且不說心理學的科學性有多麼的嚴謹,僅憑它在生活中的實用性就不能把它和迷信類的東西相提並論。

目前來說,對心理學的理解存在兩個極端,一個是覺得它深不可測,一提到學心理學的人往往覺得這些人有著非凡的能力,能一下子洞穿別人的內心,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往往沒有安全感;一種則覺得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很舒服,因為這樣的人很體貼人,總能給你溫暖的嗬護;另外一種極端就是,覺得學習心理學的人心理都是有問題的,認為這些人心理都陰暗得很,當然,不可否認,現實當中是有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為影視作品的精彩場麵喝彩的同時,無形之中留下了這樣的印象。那麼心理學是否離我們真的如此遙遠呢?其實,心理學在我們的身邊無處不在,就像空氣一樣,吸進去呼出來,有一天當我們感覺呼吸困難的時候才會覺得空氣對我們的重要性。

為什麼貪睡者反而記性更好?為什麼我們在照相之前愛梳頭?為什麼我們會“左耳進,右耳出”?為什麼男人越緊張,女人越覺得受重視?為什麼信用卡會讓我們花更多的錢?為什麼緊張的情況下我們願意與人共處?我們的記憶會不會騙人?人在覺得被重視、被賞識的時候,潛能到底有多大?無孔不入的媒體是怎樣影響我們的人格與生活的?都是一句“我愛你”,你們的愛情又有怎樣的形態?為什麼明明心裏有了主意,關鍵時刻又會被他人的意見所左右?“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這是真理,還是商家的噱頭?這些為什麼的背後隱藏著的是什麼,恐怕很多人早已經習以為常,就像每天眼睛睜開來就會看見明亮的天空一樣,早就麻木了。因為我們更多的是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如何才能擁有房子、票子和車子上,我們還沒有足夠的精力來關注我們行為背後隱藏的秘密。

本書作為我們的良師益友,可以幫你在十字路口做出選擇。閱讀本書,了解人如何思考、如何表達、如何行動、如何感受。當你對人性有了深刻的洞察,重新認識了自我時;當你準確地解釋、預測了個體和群體的行為時;當你能夠察覺到心理的不適應並且學會自我調節時;當你能夠在獲取心理谘詢時自主地做出選擇時,你會發現,自己的天空更寬廣了,工作和生活更有意義了。同時,你和周圍的人增進了彼此的了解,營造了和諧的人際關係,最終你體會到了很強的幸福感。這就是心理學。

本書分析了日常生活中上百個最具科學性與社會效應的人類行為,並揭開隱藏在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奧秘。書中通俗易懂的實例和語言將引導你去發覺身邊的意識世界,啟發你去思考那些每天都在身邊發生的人類行為。而且借助本書,你將會發現:隻有了解人類的本性,才能夠用更合理的方式對待別人;懂得合理對待別人的人,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這是一本讓我們找到自己的書;這是一本讓我們認識他人的書;這是一本讓我們明白人際交往是怎麼一回事的書;這是一本解答我們的好奇,並讓我們更好奇的書。“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打開這本書,你就相信這句話的真實性了。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