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隨風潛入夜——心理可以改變我們的行為(1)(1 / 3)

1.盲人摸象——我們為什麼看不到物品的其他用途

“曲別針有多少種功能?”這是20世紀80年代日本創造學家村上幸雄提出的一個問題。大部分人隻能列出幾種,村上幸雄卻指出不少於300種。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我國青年學者許國泰借助一種新的思維工具——信息標和信息反應場,演繹出曲別針的無窮功能。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人們在了解某個物品的既定用途或者慣常用途後,往往會忽視其他可能的用途,這種現象被稱為“功能固著”,具體通常表現為“一物一用”。

類似的現象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會經常發生。功能固著是思維活動刻板化的反映。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硬幣好像隻有一種用途,很少想到它還能用於導電;衣服好像也隻有一種用途,很少想到它可用於撲滅烈火。

對於這些難度不是很大的實際問題,許多人不能解決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在他們的視野和心理上存在局限,受到某種物體的通常用途的影響,所以難以發現這種物體的其他新用途,因而束縛了自己的思維,妨礙了問題的解決。

一個東西能發揮出多大的作用,就看擁有和使用者的聰明智慧,運用的方式和途徑不同,得到的結果也就會有天壤之別。所以任何東西,包括任何思想和製度都不會主動發揮作用,而是要看人能否善加運用,從中發掘出它的最大效益。正如歌德所說:“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長青。”

宋國有一家人,有一個祖傳秘方,能在冬天裏塗在身上,不生凍瘡,手上皮膚不會裂開來,所以這家人,憑了這個秘方,世世代代漂布,都不會傷手,因而漂的布又好又快又多。

有一個商人經過這裏,聽說這家人有這個秘方,要求以一百金——也許相當於現在一百萬美金的價值——購買這個秘方。後來果然以這個大數目,把秘方買來了,然後到南方去遊說吳王,吳越地在海邊,打仗要練海軍作水戰,他遊說吳王成功,做了吳國的海軍司令,替吳國練兵。到了冬天,和越國打仗,吳國的海軍塗了他的藥,不怕冷,不生凍瘡,大敗越國,因之立了大功,裂地而封。他就是利用這個百金買來的方子,能夠成就功名以至於封王。

莊子說,就是這樣一個不生凍瘡的方於,有的人能夠利用它不生凍瘡。不裂皮膚這一點而封侯拜將,名留萬古。而另一家人卻隻能用這同一個方子,世世代代替人家漂布。

為什麼會產生功能固著這種心理現象呢?這是因為一個人在遇到新出現的問題時,總是容易用過去處理這類問題時的方式或經驗來對待和解決新出現的問題。如果在一切條件都沒有發生變化情況下,運用已有的經驗和方法會使問題得到迅速解決,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但是如果在條件已經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仍然照搬過去的老辦法,以固定的模式去應付多變的生活和學習,就會走許多彎路,使問題不能很好地解決。

一個人對某種物體的通常用途越熟悉,就越難發現這種物體在其他方麵的新功能。例如:發卡是女性用來卡頭發的,所以有些人想不到它可以充當螺絲刀擰螺絲釘;尺子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有些人則想不到它還可以做教鞭和指揮棒;有些人手中有尺子則能測量物體的長度,沒有尺子則完不成任務等等,這些都是受物體的一般固定功能所限製而不能變化思考的結果。功能固著的消極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我們一定要消除其消極影響。

那麼,怎樣才能消除功能固著的消極影響呢?

(1)遇到問題時能隨機應變,多變換角度去思考問題,尋找答案,鍛煉思維的靈活性。

(2)善於運用問題現場所提供的條件和物品,因地製宜、因陋就簡地解決當前所麵臨的問題。

(3)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把有關的信息向各個方向、各個方麵擴散,以此引出更多的信息,以多種設想,找出多項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每個方案都切實可行。

(4)豐富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因為解決問題是以知識和實際經驗為前提的。這就要求我們不僅對周圍事物的通常用途特別熟悉,而且對其他用途也十分清楚,隻有這樣才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付自如。

(5)我們既要有常規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又要養成勤於動腦和善於思考的好習慣。

2.情人受傷時為什麼我們也會疼

在我們觀看電影或者閱讀小說時,有時會被劇中或書中的人物感動得痛哭流涕。在所愛的人遭受痛苦的時候,我們往往也會情緒低落心情壓抑,甚至會有感同身受的感覺。愛得越深,感受就越深。長久以來,人們一直把這種“感同身受”作為心理問題研究,而最近英國科學家用實驗證明,這種感受更多是由大腦的生理反應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