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2004年甘肅勞動就業及社會保障情況(3)(1 / 2)

城鎮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83元,比上年增長8.3%。人均消費性支出6483元,增長14.15%,其中居住、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增長較快,增速分別達到了29.12%、25.91%和17.76%。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1.1%。八大類商品中食品、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和居住三類上升,其餘五類下降。

(五)宏觀經濟效益進一步改善,宏觀調控能力有效加強

財政收入增長較快。全市完成地區性財政收入84.5億元,一般預算收入24.95億元,比上年增長21.33%,其中營業稅收入8.8億元,增長15.83%,企業所得稅收入1.1億元,增長37.35%;一般預算支出40.8億元,增長11.45%。

金融運行平穩。全市金融機構存款餘額為1 239億元,比年初增長16.02%。金融機構貸款餘額為1087億元,比年初增長15.67%,城鄉居民儲蓄存款為525.5億元,比年初增長12.1%。

二、經濟增長的因素分析

2005年蘭州市國民經濟保持了快速增長,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一方麵是全國整體經濟向好,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另一方麵是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把握和運用好加快發展的新機遇的結果。

一是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係列促進發展的政策措施,這是保持全市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和政策保障。全市上下統一思想,真抓實幹,為全年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麵對經濟外部環境的變化,市委、市政府積極應對,加強對全市經濟運行的分析研究與宏觀調控,突出項目建設、國企改革、工業強市和“三農”等重點工作,加快開發建設步伐;堅定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全市新批外資企業29戶,合同利用外資額達到2.03億美元,增長7.28%,。國內合同項目223項,引進內資到位35.3億元,增長15.36%,確保了全市大局穩定和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二是結構調整成效顯現,推動國民經濟自主的內在機製逐步形成。通過近年來的結構調整和深化改革,全市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基礎設施水平不斷提高,投資環境和經濟秩序明顯改善,一大批結構調整項目相繼投產,支撐經濟健康發展的一些積極因素不斷擴大,微觀經濟的適應性和宏觀經濟的穩定性不斷提高,這些基本條件是全年全市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的內在原因。

從農業看,由於經過幾年的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得到改善,抗擊自然災害的能力進一步提高。雖然在幹旱、霜凍災害等因素影響下糧食減產,但是由於各級各部門抗災減災措施有效,大力發展養殖業,“以養補種”成效顯著。

從工業看,工業經濟增長的積極麵得到有效擴大,新增生產能力成為拉動全市工業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近幾年相繼建成的中石化、連城鋁廠、酒鋼榆中分廠等重點更新改造項目,今年全部投產見效。連鋁、中石油蘭州分公司技改項目工程完工後,企業生產能力大幅增長。同時在全國範圍出現的石油、鋼材、有色金屬緊缺的情況,為蘭州市這幾大重點項目的高負荷運轉提供了市場保證。

從消費需求看,消費結構由溫飽型向小康型升級,形成了新的市場最終需求。在初步實現小康的基礎上,特別是在社會保障、醫療、教育、住房等改革實行一段時間以後,居民的消費預期開始趨於穩定,以改善住、行條件為代表的新一輪消費結構升級加速啟動,部分城鎮居民逐漸進入汽車與住房消費時代。由消費結構升級帶動的市場最終需求拉動了生產與投資迅速跟進,也使整體經濟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期,這是當前乃至今後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可靠支撐。

三、經濟運行中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應當看到,蘭州市經濟運行中還有一些值得關注的新情況、新問題。

一是農業基礎比較薄弱,結構性矛盾還比較突出。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因素是多方麵的,既有農產品豐收、價格上漲的因素,也有政策性的因素,而這些因素的拉力均存在相對減弱的可能,未來農民增收的難度還很大。同時,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持續高漲也會對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二是煤、電、油、運供求緊張的矛盾沒有得到有效緩解,資源瓶頸製約問題仍較突出。經濟結構偏重,自身能源生產不足,對外依賴性大。“兩頭在外”生產結構使全市經濟運行對運輸有較大的依賴性,運力緊張、運價上漲等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可低估。耗能高的冶金、建材、化工等行業是蘭州市的主導產業,特別是去年以來這些行業的高速增長,加速了能源緊張。目前,國際國內能源價格處於近年來的高位,給降低生產成本帶來很大壓力;國際局部局勢的不穩,以及國內各省之間經濟競爭的加劇,給能源供應帶來不穩定性。盡管宏觀調控已使冶金、建材等行業放慢增長,但能源與運輸的製約沒有根本緩解,能源與運輸仍將是今後一個時期製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