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及省委“兩個高舉,一個加強”的戰略方針,牢固樹立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兩個率先”和“五城三高”的奮鬥目標,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堅持在發展中順應調控,在調控中謀求發展,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呈現出社會供需兩旺,微觀主體趨活,三大需求、三項收入快速增長,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同步提高的態勢。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去年增長17.74%,增速比去年提高5.74個百分點,高於全省6.74個百分點,高於全國8.24個百分點。
一、經濟運行的基本特點
(一)三次產業全麵提速
2004年,是我市經濟發展進程中的黃金年,全市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的增長。據初步核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44.4億元,增長17.74%,增幅比上年提高5.74個百分點,是1997年以來經濟增長最快的一年。GDP總量首次超過臨夏州,居全省第十二位,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僅次於金昌。無論從總量上,還是從速度上都創造了近十年的新高。全年經濟運行呈“高開穩走”之勢,一季度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0.21億元,增長22.05%;二、三季度增幅雖然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增速分別達到19.81%和16.22%;四季度比二、三季度又有回升,全年完成生產總值44.4億元,增速達到17.74%,
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由上年的3:81:16調整為2004年的2:85:13,第一產業比重下降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下降3個百分點,工業比重占絕對優勢的結構特點更為顯著。人均GDP達到25199元,突破兩萬元大關,比上年增加6776元。
認真貫徹中央1號文件和省委8號文件,2004年一次性取消農業稅,為農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加之風調雨順,特色農業(洋蔥)、農產品價格上揚、畜牧產品共同拉動,農業生產呈現出高速發展的可喜局麵。全年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億元,增長14.69%,增幅比上年提高10.19個百分點,打破了嘉峪關市第一產業連續七年增速在5%左右徘徊的局麵。第一產業高速增長對GDP的貢獻率達到2.8%,拉動全市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 在規模以上工業的帶動下,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7.7億元,增長18.06%,比2003年提高5.06個百分點,也是1997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9.3%,拉動經濟增長14.07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2.8%。2004年,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35.58億元,增長18.4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30億元,達35.34億元,增長18.52%,比2003年提高5.35個百分點,拉動全市經濟增長12.7個百分點,對經濟的貢獻率達到71.3%。
在交通運輸及其他服務業的推動下,呈現加快發展的態勢,實現增加值5.7億元,增長16.94%,比上年提高7.34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7.9%,拉動經濟增長3.17個百分點,也是1997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
(二)三大需求高位增長
投資需求增勢強勁。2004年,一方麵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對部分行業投資產生了一定的抑製作用,另一方麵在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帶動下,國家加大了對西部地區的投資,從總體上看對嘉峪關市的影響不是很大。在三次產業投資與重點項目的推動下,投資增幅在2003年高平台上仍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42.58億元,增長46.5%,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在全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二、三產業完成投資0.92億元、33.1億元和8.5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3倍、42.7%和61.5%。第三產業投資比重由2003年的18.2%提高到20.1%,拉動全市投資增長9.3個百分點。投資的主要特點:一是施工項目數增加。2004.年我市施工的項目個數達曆年來最高水平。截至12月底,施工項目個數218個(不含房地產開發和農村投資),比上年增加5個。其中新開工194個,增加24個。二是工業投資力度加大,更新改造投資創曆史之最。2004年工業投資完成33.1億元,增長43.2%;更新改造投資累計完成31.56億元,增長52%,為曆年最好水平,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74.1%。三是重點項目進展順利,資金到位情況較好。絕大部分重點項目,尤其是廣大人民群眾關心和受益的重點項目進展順利,部分項目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全年資金來源情況較好,全年資金來源40.2億元,占完成投資額的94.6%,保證了項目的正常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