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2004年嘉峪關市經濟形勢分析及2005年展望(2)(1 / 2)

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超過城鎮居民,增幅創近10年新高。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407元,比上年增長16%。農民人均純收入的總量和增長速度均躍居到全省第一位,打破了多年來農民人均純收入一直是全省第二位(居酒泉市之後)的格局,比第二位的酒泉市和第三位的金昌市分別高247元、787元,是隴南市的2.45倍;增長速度比第二位的隴南市和第三位的武威市分別高2.1和5.35個百分點,比蘭州市和酒泉市高10個百分點。農民收入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一是風調雨順加之農產品價格調漲,促進了農民增收。二是洋蔥產銷兩旺,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三是投資加大,直接拉動了農民增收。四是中央1號文件、省委8號文件的貫徹落實,免征農業稅使農民人均減負83元;退耕還林還草及糧食直補政策的兌現,使農民人均增收79.6元。以上因素共同作用,有力地促進了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

(四)金融運行平穩,物價溫和上漲

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合計後各項存、貸款餘額分別為56.81億元、73.85億元,比年初增加存、貸款分別為6.87億元和6.41億元,比年初分別增長13.78%和9.88%,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增幅較上月分別上升0.75和5.56個百分點。截至12月份,我市金融機構儲蓄存款餘額為30.72億元,較年初增長7.35%,較上月上升1.51個百分點。現金收支兩旺,投放總量增加。2004年,我市金融機構累計現金收入129.79億元,比2003年增長30.59%;現金支出133.92億元,比2003年增長30.82%,收支相抵,累計淨投放現金4.14億元,增長38.65%。

2004年,物價呈現出總體平穩上升,局部波動較大的特點。食品價格大幅上漲,成為拉動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在食品價格推動下,全市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3.7%,低於全國總水平0.2個百分點,高於全省1.3個百分點,在全省14個市州中我市位居第6位,食品類價格上漲拉動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升3.12個百分點。2004年上漲最顯著的是糧食,上漲24.2%,其次是肉禽及其製成品價格上漲16%;在居住項目中,水、電及燃料價格上漲5.9%。如果扣除食品價格上漲因素,居民消費價格與上年基本持平。

受國際、國內資源需求擴張及短缺影響,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進一步上漲,工業品出廠價格(PPI)比上年上漲25.83%。在各種生產資料價格中,石油、煤炭、鋼材漲幅最大,成為推動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的主導因素。

(五)第三產業亮點呈現,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2004年,公路旅客周轉量13178萬人公裏,比上年增長52.47%;貨物周轉量22801萬噸公裏,增長16.06%;民航完成旅客吞吐量26857人次,增長1.04倍;完成貨物吞吐量249.1噸,增長1.06倍。涉外旅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123.4萬元,增長24.69%,比2002年增長88.01%;實現利潤145.44萬元,增長17.16%,比2002年增長60.71%;接待總人數328732人,增長40.51%,比2002年增長34.05%。其中接待海外遊客22860人,增長1.35倍,比2002年增長2.53%。旅遊業呈現出良好的增長勢頭。

(六)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

2004年,全市上下堅持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促進了經濟與社會、城市與鄉村的統籌發展。一是在加快城市中心區建設的同時,大力整治城市環境,深入開展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活動。二是加大對各項社會事業的投入。自來水二期工程、城市汙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科技館等一批城市基礎設施工程全麵完成。昌盛、朝陽小區硬化、綠化、美化和配套建設開始實施。城市綠化成效顯著,通過了全省園林城市的初步驗收,被中央電視台評為“我最喜愛的西部名城”。三是想方設法擴大就業與再就業,保障人民的生產和生活。2004年我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5%,在省上確定4%的控製範圍之內;下崗失業人員基本生活費發放率100%;全市共新增就業人數4060人,完成年計劃4000人的102%;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209人,超額完成年計劃1000人的12%,其中困難人員再就業325人,完成年計劃320人的102%。為符合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發放《再就業優惠證》4009個。向730名下崗失業人員發放自謀職業補助金73萬元,審批符合小額擔保貸款條件的個體工商企業105戶,金額158.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