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2004年白銀市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綜述及2005年展望(1)(1 / 3)

2004年,全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及省委十屆四次全委會議和全省、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科學發展觀和“發展抓項目,改革抓企業”的要求,全力提高國民經濟運行質量,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市經濟延續了上年的增長慣性,呈現出速度與結構、質量與效益協調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麵。

一、2004年經濟運行的基本評價

從2004年各產業發展形勢來看,全市國民經濟呈現快速、穩定、健康的良好態勢。

(一)高位開局,經濟總量持續增加,增幅為近年來最快

自年初開始,我市經濟隨即進入快車道,工業和投資持續高速增長,經濟運行質量明顯好轉。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26.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14%。經濟總量在全省由上年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增速在全省十四個市州中位居第三,增速較全省10.9%高出2.2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86億元,增長5.85%;第二產業增加值69.46億元,增長17.51%;第三產業增加值38.01億元,增長9.15%。人均GDP達到7223元,增長13.06%。第二產業對全市經濟的貢獻率達到70.2%,拉動經濟增長9-3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拉動6.8個百分點,投資拉動2.5個百分點。工業和投資需求在經濟加速發展中發揮了主導作用,成為拉動白銀經濟增長的雙引擎。

(二)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改善

企業經濟效益迅猛增長,運行質量顯著提高。2004年,全市107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3.88億元,比上年增長32.78%,絕對量和增速都是近年來的最好水平。20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9個行業利潤增加。其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分別新增利潤7920.1萬元、31553萬元、906.7萬元,三大行業共新增利潤1.2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新增利潤的125.24%。虧損企業虧損額繼續下降。全市限額以上企業虧損額6316萬元,比上年下降10.64%。其中市及市以下虧損額4952.5萬元,下降5.57%。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大中型企業效益的好轉以及市場環境的逐步轉暖、社會保障體係的不斷健全,促進了城鎮居民收入的增長。200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2元,比上年增長11.1%。得益於國家加大對農業發展的支持保護力度和農副產品價格上升,農民收入增長較快。農民人均純收入1895元,增長6.2%。城鄉居民儲蓄年末存款餘額達到79.66億元,同比增長18.34%。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2004年,全市大口徑財政收入144959萬元,比上年增長17.01%。其中,一般預算收入42509萬元,增長16.07%;一般預算支出138494萬元,增長9.12%。

(三)從生產角度看,工業主導格局更加突出

受宏觀經濟環境逐漸轉暖,投資、消費需求不斷增加的共同拉動,2004年全市工業增加值持續快速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44.85億元,增長20.8%,增速比上年加快9.9個百分點。全市工業企業用電量達到47.87億千瓦時,增長41.1%。工業企業用電量的大幅增加從一個側麵有力地反映出我市工業生產的全麵回升。全市工業生產的特點是:各種經濟類型均呈上升趨勢。中央屬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增長8.18%,省屬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增長33.51%,市及市以下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增長17.03%。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和集體企業增長較快。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26.98%,集體企業增長25.77%。重工業生產增長快於輕工業。重工業增長21.66%,輕工業增長2.63%。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增速較快。十種有色金屬、水泥、發電量、原煤產量分別為36.42萬噸、205.33萬噸、121.44億千瓦時、850.85萬噸,增速分別達到42.02%、42.39%、2.23%、31.41%。十種有色金屬產品中,鉛增長67.68%,鋁增長36.09%、鋅增長80.43%;發電量中,水電增長13.92%。工業產品銷售情況較好。2004年,全市限額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29.34億元,增長37.54%,全年產銷率達到98.7%,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的主要支撐因素有:一是支柱行業成為帶動整體工業加快增長的主動力。有色金屬、化工、電力、煤炭四大主導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7.7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4.24%。四大主導產業中,有色金屬、化工、電力、煤炭產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92.96%,拉動工業增長19.3個百分點。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貢獻率達到69.5%,拉動工業增長14.45個百分點。二是近年來工業投資所聚集的能量逐步釋放,成為工業強勁增長的源泉。自西部大開發以來,我市西區經濟開發區、高科技產業園引進的工業項目陸續竣工投產,在全市工業尤其是地方工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逐步成為地方工業的支柱。白銀公司、銀光公司、靖遠煤業公司等大中型企業近年來技術改造投資規模較大,投資效應開始顯現,呈現出生產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2004年,我市15戶大中型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7.52億元,增長21.38%,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