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不斷解放思想,創新機製,突出重點,全市經濟總量持續擴張、綜合實力明顯增強,整體經濟運行質量提高,呈現出健康、協調、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各項社會事業全麵進步,人民生活得到進一步提高。展望2005年,我們將認真貫徹全國、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三個堅持兩促進,五大攻堅六突破”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凝心聚力,抓好落實,推動全市經濟繼續平穩快速增長。
一、國民經濟發展綜述
2004年,全市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據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GDP)達到96.3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6%,高於全省增速I.6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增速3.1個百分點,是“十五”以來經濟發展最快的一年。
(一)經濟總量持續擴張,三大產業全麵發展,工業繼續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2004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6.34億元,年平均經濟增量突破15億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增量最高的一年。三次產業全麵發展,2004年,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明顯增強,尤其是工業已成為我市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5億元,增長5.78%,對GDP的貢獻率為11.65%;第二產業增加值38.12億元,增長19.72%,對GDP的貢獻率為58.17%,拉動經濟增長9.5個百分點,其中全部工業拉動經濟增長8.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33.22億元,增長10.51%,對GDP的貢獻率為30.18%,拉動經濟增長2.5個百分點。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5.43:37.61:36.96調整為25.95:39.57:34.48。“二、j、一”的產業格局繼續加固,工業經濟占主導型經濟進一步凸現。人均生產總值4328元,比上年增長11.2%。
(二)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麵發展
全市農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和優質產品,加快建設巨型畜牧業和全國優質蘋果及出口創彙等基地,落實糧食直補政策和降低農業稅率,農業增效,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全年農業增加值達24.95億元,比上年增長5.78%。種植業結構優化。全年糧食播種麵積472.59萬畝,比上年增長2.40%,糧食總產量達84.69萬噸,增長4.29%。;蔬菜種植麵積為44.96萬畝,增長6.46%;油料種植麵積67.98萬畝,增長4.96%,蔬菜產量和油料產量分別為60.24萬噸和5.19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7.26%和12.58%。
林業和水利建設取得成效。全年完成造林70.77萬畝,其中退耕造林9.01萬畝,種草14.72萬畝,年末實有育苗麵積3.28萬畝。全年新修梯田15.55萬畝,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麵積352.5平方公裏。
畜牧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年肉類總產量完成6.17萬噸,比上年增長10.09%;大牲畜存欄達60.2萬頭,增長0.37%。
(三)工業生產快速發展,支柱產業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自2000年以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快,增加值增速一直位居全省前列,今年增幅是最高的一年。全市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28.00億元,比上年增長21.7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3.00億元,同比增長33.95%。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國有企業完成10.08億元,增長20.44%;集體企業完成2.04億元,增長9.14%;股份製企業完成9.94億元,增長54.9%。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達94.96%,比上年提高3.11個百分點。
重工業快速發展。按輕重_T業分,規模以上重工業完成增加值20.28億元,比上年增長35.74%;輕工業完成增加值2.73億元,增長21.55%,重工業增速快於輕工業14.19個百分點。
支柱產業帶動作用突出,成為推動全市_T業增長的主要力量。2004年,我市煤炭、電力、建材、食品、醫藥、製革等六大行業共完成工業增加值20.5億元,增長37.78%,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9.14%;規模以上企業貢獻率達到87.7%。其中煤電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7.25億元,增長43.23%,占全市規模以上二業增加值的75%。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原煤完成1606萬噸,比上年增長15.35%;發電量完成93.78億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62.28%;水泥完成98.96萬噸,比上年增長5.86%;機製紙完成14582噸,比上增長17.78;麵粉完成3.27萬噸,比上年下降22.88%。